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 文/图)
清明临近,哀思更浓。3月31日下午,漳州市红十字会、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数十名身着白大褂的医学技术系学生,聚集在该学院明智楼广场,举行“礼赞生命 铭记恩情”缅怀活动,大家手里攥着一枝菊花,集体缅怀在生命尽头作出最后奉献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向他们致以无尽的追思(如图)。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宣誓仪式后,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二楼的医学伦理教育馆,追思、祭奠奉献大爱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者。
医学伦理教育馆内的墙上,悬挂着10余幅捐献者的遗像,生前事迹略写其中。连日来,许多器官受捐者和家属也赶到这里,缅怀那些素昧平生的恩人。
3月29日,来自厦门的曾女士在明智楼广场的亨利杜南雕像前伫立许久,面带哀伤,深深地鞠躬。去年6月,身患肝癌晚期的她接受了移植手术,新的肝脏在她的体内运转起来。
“想对他们说声谢谢。”由于器官受赠者与捐献者身份信息互相保密的双盲政策,曾女士无法得知是谁给了自己新的生命,但在获得重生后,她参加了许多缅怀器官捐献者的纪念活动。原来,像“恩人”这样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并不在少数。由于曾女士是癌症患者,不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未能签署捐献协议,而她的姐姐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截至目前,我市公民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管理系统线上登记捐献遗体器官有4861人,在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线下登记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0人,已实现器官(角膜)捐献39例,遗体捐献23例,其中15例捐给漳州卫生职业学院、7例捐给厦大医学院、1例捐给厦门医学院。但这与巨大的医学需求量相比仍不足。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仅有1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
如何报名登记遗体、器官捐献?
(一)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上的“报名登记”窗口进行登记;
(二)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登记,此网站是国家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官方网站;
(三)到居住地红十字会登记。
登记后是否可以变更?
登记报名者可通过登记信息系统查阅或修改本人登记信息,随时有权变更或撤销本人捐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