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旅游休闲

携梦启航,今日“扬帆龙海”

埭美古村的燕尾房 吴爱兰 摄

镇海角灯塔 陈逸帆 摄

月港 张 晗 摄

白塘湾景区 游斐渊 摄

4月21日,龙海、长泰撤县(市)设区授牌授印仪式分别在龙海、长泰举行。自此,“大漳州”建设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漳州这座古城翻开了江流入海、融渥四方、飞跃山海的新篇章。

对永不停步的旅人而言,“扬帆龙海”“慢客长泰”常有意外之美,本就是漫长旅途应有之意。四季轮转、再见花开,总免不了寻觅龙海凌波仙子的幽香,忘不了长泰蓝山绚烂的花海。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今日,龙海与长泰已“揽”入“大漳州”怀中,这些秀色美景也无需再藏。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走吧,今日,我们“扬帆龙海”!

坐标北纬24°11'~24°36',东经117°29'~118°14',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8小时,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就是九龙江出海口上的明珠——龙海。蜿蜒258公里的福建第二大水系,冲刷着漳州一千三百多年的时光,留下了肥沃的冲积平原,终在龙海奔流向海。

面临东海,背靠山林。九龙江横贯全境,交汇入海。山、海、江、河、花、果、林、泉自然资源齐备,绘就了龙海的美丽画卷。2000多万年前的牛头山古火山口,号称“海上兵马俑”,气势磅礴;明初四大名卫之一的兵戎古镇——镇海卫古城,雄风依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规模庞大、整齐划一;九龙江口红树林,一碧万顷,是鸟类的安乐窝和鱼虾蟹贝的天堂;石码古街、田头村、卓港村、百花村、双第华侨农场等古街小镇风情浓郁,美不胜收。

海滨邹鲁,龙江精神。400多年前的古月港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明朝唯一合法的对外商港。龙海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是台胞主要祖籍地与文化发祥地。

花果飘香,味觉天堂。坐拥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这片沃土,龙海是驰名中外的漳州水仙花的故乡;拥有浮宫杨梅、九湖兰竹茘枝、程溪菠萝、白水贡糖、紫泥金定鸭、江东鲈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名副其实的“花果鱼米之乡”。

1

牛头山古火山口(龙海白塘湾旅游区)

位于隆教畬族乡白塘村东南海滨,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园区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遗迹和后期风化侵蚀地貌景观,一百四十多万个柱状节理组成的玄武岩地貌,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牛头山古火山口以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整而闻名国内外,历经15次喷发,总厚度为178.5米,现可看到的第三世中段上部的最后三次喷发物,距今约2460万年。古火山口形似一个朝天的椭圆形喇叭口,开口处顶端直径50米,底部深3米,潮涨水淹,潮退口现,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

在古火山口及周围0.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火山颈、火山口、喷发相、溢处相等火山活动的形迹十分完整和清晰,地表上由岩浆形成的六方柱状节理玄武岩,以及西瓜状、流纹状、枕状节理玄武岩,呈奇特壮丽的景观。水落石出之时,整个海滩都是形态各异的黑色玄武岩。尤为奇特的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柱状玄武岩,围绕着一个中心喷口整齐排列,气势之磅礴,如同布列成阵、整装待发的勇士,有“海上兵马俑”之美。

2

紫云公园

紫云公园位于石码镇南郊的紫云岩。山体绵延起伏,层峦叠嶂;山中林木茂盛,植被丰富,鸟语花香,生态环境良好,山林气氛浓郁,更有深藏于山中的多处寺庙等历史渊深的人文景观。山中还有大量古榕树、古松以及形态各异的象形石与部分军事遗迹。公园内有灿坤景区、大寨景区、科教景区、观海景区、红滚景区、岳岭景区等六个景区和爱心广场、西游憩园、生肖园、竹林响水、生态科技园、望江亭、镜潭等二十多个景点,建有羽毛球场、门球场、柔力球场等六个运动场所,是一座以休闲、健身、观景、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3

镇海角

位于隆教乡镇海村的旗尾山,是一处天然半岛,处在东海和南海的交界处,因部分地块向海突出,遂名为镇海角,别名“定台湾”,号称福建的“小垦丁”。

镇海角全岛由火山岩构成,所以镇海角上的旗尾山不长大树,而是一大片的草地,海风大的时候躺在上面看海别有一番感觉。傍晚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衬着渔排,光与影交汇成趣,晚上星空璀璨,清晰可见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

镇海角岸边峭壁林立,礁岩丛生,原生态的小海滨村落,有深厚的历史味道。三面环岛的火山礁石形成的沙滩,退潮时便露出了水面,刻画了大自然留下的年轮。镇海角上的两座灯塔,红白相间,一新一旧,对比出了两种不同的年代,远处排排巨大的风能发电风车构成一道靓丽的海岸风景线。这里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城市噪音,只有恬静的慢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

月 港

月港,亦名月泉港。位于九龙江下游三角洲出海口,今龙海区海澄镇内。明代中后期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被普为“天子之南库”“东南小苏杭”“闽南一大都会”。

明代中后期,月港成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明景泰到天启年间(1450~1627),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200年,它与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从一个民间自由贸易港口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外贸中心。

如今月港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晏海楼、城隍庙、文庙、萃贤坊四处遗址,临江古街、帆巷古街等几条古街,七个对外商贸码头仅剩容川码头、饷馆码头、溪尾码头依稀可见。

5

石码古街

位于龙海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石码镇。历史悠久的石码镇原与石狮、涵江并称福建“三大名镇”。

石码古街区包括解放路、九二零路、西湖路等,保留了明清以来的格局,是闽南地区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以“解放”命名的东西南北四条干道集合于老城的中心,形成相互垂直的轴线。石码骑楼大多沿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层数以二至三层为多,且多使用传统的烟炙砖砌成清水壁。骑楼立面装饰相对繁复,保存了许多烟炙红砖柱、木板壁、灰泥装饰等传统技法,临街屋顶则是采用坡屋。现有中山亭、杨氏大夫第、五福禅寺、宛南亭、关帝庙等古迹景点。

埭美古村

位于东园镇西部、南溪下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埭美古村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31世后裔陈仕进先祖开基,古厝群傍水而建,布局呈轴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屋顶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面,石砌墙体,装饰工艺精湛,木雕、砖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构件上的运用令人赞叹,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当所有边门都打开,就形成了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下雨天不带雨伞跑遍全村也不会淋湿。村民严守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古老与现代之间有着鲜明的界限,49座明清时期的古厝一律向北,上世纪60年代后新建的227座新厝一律向南。

■本报记者 张 晗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