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七一”临近,百岁老红军吴金泰——

再敬个军礼,献给党

⊙本报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陈文亮 文 本报记者 张旭 图

初夏的上午,闽南的空气透着些许的湿润。在漳州正兴新来福养护院,明媚的阳光洒进屋内。伴着阵阵蝉鸣,老红军吴金泰坐在轮椅上,头微微昂起,望着窗外,安静地享受着温和的晨曦。

听说记者要来,老人早早穿戴整齐。期颐之年,尽管听力模糊、说话略显吃力,但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等完好如初,见证并记录了这位老兵的奋斗与功勋。

吴金泰,老家福建永定。 1921年8月,他出生于平和县小溪镇的一个小山村,1983年离休。离休后的他依然保持着阅读党报的习惯,坚持每天必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来,他视力不好了,就改成听广播。这两年来,听力下降的他经常让家人“说”新闻。“每逢了解到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父亲的嘴角总会泛起微笑。” 吴金泰的儿媳妇郑军介绍,“父亲担心上了年纪,记忆不好,早早就叮嘱我们今年‘七一’一定要提醒他。”

当记者询问老人“‘七一’有什么特别的礼物献给党吗?”吴金泰朗声回答:“敬礼”。说话间,他颤巍巍地举起弯曲的右手,挺直了身子,敬起了庄严的军礼,眼神坚定,举手投足间俨然保持着职业军人的风范。这双干枯瘦削的手,曾救治过受伤的战友,掩埋过牺牲的同伴,拿起过战斗的钢枪……

此刻,采访现场安静了下来。只见他眼眶湿润,眼底漾满无限的深情,久久地注视着前方,似乎在回想那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

1936年6月,15岁的吴金泰参加红军,成为龙岩独立营宣传员、卫生员。同年10月,在龙岩与连城县交界的白沙镇,吴金泰正在照顾伤员,没想到突然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剿山包围。命悬一线让这位年少的红军小战士直面了战争中的生与死。

更大的考验,很快到来——

1938年春,原闽西、闽赣边、闽粤边等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立新四军第二支队。当时,吴金泰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参谋处勤务兵。2月27日,新四军二支队全体将士在龙岩白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发出《为出发抗敌告别父老书》。

“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千年夙愿,如今得偿……”同年3月1日,高唱着抗日战歌,吴金泰和战友们一起挥泪告别前来欢送的父老乡亲,告别曾经浴血奋战的闽西南故土,浩浩荡荡地奔赴大江南北抗日杀敌的沙场。 (下转第八版)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