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虎”技艺亮相
“妈妈,你看,是老虎。”在动态踩街环节,刚被列入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漳台弄虎”技艺表演一下子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
不同于“舞狮”,“弄虎”技艺表演动作沉稳,形态较为原始化。 “‘弄虎’表演模仿老虎生活习性,从‘请金’开始,有洗身、翻滚、大刀弄虎过桥、咬青、虎弄雨伞、虎踏七星等动作,民间寓意‘镇宅辟邪’。”“漳台弄虎”代表性传承人郑真勇说。
“‘漳台弄虎’融合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趣味性也很浓。”郑真勇说,“这次‘漳台弄虎’被列入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们很受鼓舞,将尽最大努力让它发扬光大。”
非遗产品吸睛
“这个竹蜻蜓是妈妈小时候玩的,你看,只要用手一拉,它就可以飞出去了。还有这个竹篓,妈妈小时候用它来抓鱼。” 在非遗产品展销区,市民王女士认真地跟女儿萱萱介绍着一些由竹子编制的玩具。
萱萱显然对竹蜻蜓更感兴趣,不停地用手尝试拉绳子,竹蜻蜓“咻”一下就飞了出去,也引得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加入进来。
“得知这边有非遗展示,我们就带孩子过来了。”王女士说,带着女儿逛了一圈,手上已经提了满满一袋东西,有木版年画、剪纸、东美糕、漳窑手串等。
王女士表示,这种圩日活动,让她感受到了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赶圩的乐趣。“让孩子体验非遗项目,也是一种文化熏陶。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让更多的传统技艺被年轻一代认知。”
⊙本报记者 陈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