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综合新闻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 拓展服务群众新模式

——漳州台商投资区人民法庭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综述

⊙本报记者 杨瑞 通讯员 谢添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人民法庭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创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揽解纷”服务群众新模式,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党组书记、会长、中国侨联副主席黄智贤带领台湾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一行视察漳州时,充分肯定该法庭相关经验做法。

一窗受理,拓展职责顾民需。台商投资区人民法庭建立刑事、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的“3+1”审执机制,以“立审执”一窗办理模式,全方位减轻群众诉累。2021年,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036件,办结706件,分别比增37.4%和22.15%。分设诉讼服务、民事行政审判、刑事审判、执行等专业型团队,以队伍专业化带动效率提升。今年以来,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21.6天,执行周期平均缩短30.4天。并下放执行权,制定执行工作实施细则,执行立案实行“院庭双轨制”。今年以来,法庭办理诉讼保全平均缩减2天结案时间,共向当事人发放执行款物922万余元。

一网通办,善用数据解民忧。该法庭利用线上资源,引导当事人使用“福建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线上平台办理诉讼事务。今年以来,线上立案9件,线上调解成功221件,运用电子签章制作文书1372份,运用智能语音识别庭审系统开庭293件,有效助力审执工作提升。并率先在全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可视化基地并投入试运行,实现精准预警、精准研判、精准监管,助力营商环境提升。经验做法获省法院院长吴偕林批示肯定。

一站服务,畅通渠道纾民困。该法庭通过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非联动、跨域诉讼、执行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的“一站式”诉服综合体,同时结合自主研发的起诉状辅助生成系统、线上缴纳诉讼费、线上鉴定等新模式,畅通诉讼渠道。今年以来,运用起诉状辅助生成系统生成起诉状302份,线上缴费222.61万元,线上鉴定17件。

一揽解纷,延伸职能排民难。为加强诉源治理,该法庭吸纳镇综治维稳队伍的11名调解员成为驻庭调解员,推动镇政府将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今年以来,化解284起纠纷,金额达1996万余元。

同时,台商投资区是漳州市对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为此,该院在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设立法官工作室和调解中心,组织开展涉台纠纷联片调解、送法进台企、涉台案件回访等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4次,发放宣传手册140余册,回访涉台案件4件次。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