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山县扎实推进“近邻”党建工作,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构建“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就能找到“主心骨”
“有没有党组织,真的太不一样。”说起自家小区最大的变化,铜陵镇大沃社区鑫府花苑小区居民纷纷表示,多年来,因物业管理疲软,居民诟病已久的乱停车乱搭盖等小区问题得不到解决。自从楼宇党支部成立后,推动成立了第一届业委会,并重新甄选优良物业进驻管理,逐步完善了家园自治。
为进一步延伸党组织“工作臂膀”,铜陵镇苏峰社区东山御景楼宇党支部大力推行党员楼长制,将楼宇划分为3个大网格,10个小网格,聘任10名楼长,在楼栋显眼位置亮出党员楼长姓名和联系方式,楼长走街串巷话家常、访民情、解民忧,成为小区管理的排头兵,“有需要找党员”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共识。
在“近邻”党建新模式下,东山县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42个,实现组织全覆盖。同时,延伸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楼长(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户到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党组织。
“议事厅”大伙可畅所欲言
“遇事大伙来商量”“垃圾堆放有碍美观”……在“邻里议事厅”里,居民们围坐并热烈讨论着。小区支部牵头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在吸纳居民意见建议后,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招揽年轻人青睐的健身“业态”植入,将其打造成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议事厅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小区和谐建设。”居民陈先生笑着说。
铜陵镇顶街社区是镇区最古老的街区,曾几何时,杂物占道、停车无序等问题一度成为居民的烦心事。自推行“小巷管家情 近邻一家亲”机制后,“小巷管家”坚持每日巡、随手做、及时报、勤随访,共巡访36200小时,解决邻里纠纷、占道经营、隐患排险等问题823件。
与群众靠得近,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在“近邻”党建推动下,东山县积极推行党组织引领,推行业委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居民代表和当事人共同参与的“3+Ⅹ”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畅通居民诉求渠道,调动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
志愿者便民服务“百事帮”
“每周就盼着开课,认识了很多‘老’朋友。”居民李奶奶说道。原来,西埔镇中兴社区邻里“百事帮”退休老党员林惜玉组织辖区老人在“睦邻中心”开展美食制作、健身操等活动,逐渐诞生了美食团、健身团等,吸纳老年学员近50名,进一步丰富老年人娱乐生活。
关阿姨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听说小区支部要组建“邻里服务队”,她马上报名参加。每逢康美镇美銮社区金銮国际小区便民服务日,总能看到关阿姨和“邻里服务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同住一小区就是一家人,互帮互助是应该的。”她朴实地说道。
推开一扇门,邻里一家亲。为进一步挖掘居民身边的存量资源,东山县组建邻里警察、邻里医生、邻里律师等36支能人服务队,为居民免费提供应急医疗、法务咨询、教育教学、矛盾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258场次。目前,在“近邻”党建推动下,全县1150多名在职党员认领社区小区服务岗位1260余个,形成了在职党员“奉献双岗位”生动局面。 ⊙欧东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