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海霞》,是以福建海防哨所女民兵为原型的一部经典反特故事片。在古雷半岛下垵,也有一位“海霞”,她叫黄亚栽。
黄亚栽,古雷开发区下垵村人,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52年党龄。提起往事,黄亚栽说:“后来的人生道路中,每次遇到挫折和磨难,我都会想起那段难忘的日子,我始终鼓励自己,当年的苦都能吃,现在更应该要坚强。”黄亚栽满怀深情地说,青春不再,但是珍藏于古雷下垵女民兵们心中的那段往事却永远属于芳华……
古雷下垵村有着狭长的海岸线,古雷山是古雷半岛海防突出部。这里是防敌人特工偷渡登陆的前沿阵地,建立民兵队伍协助解放军保护海防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1965年6月,古雷下垵女民兵排成立,一群渔家姑娘怀着对当民兵的渴望,齐聚到“古雷下垵女民兵排”这面飘扬的战旗下,黄亚栽便是其中一员。
1966年,黄亚栽20岁,凭借着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成为古雷下垵女民兵排排长兼尖子班班长,与女民兵们一起日夜巡逻放哨、战斗在海防一线,为保卫祖国南疆作出了贡献。
“我们当时才十八九岁,最大的也没超过二十五岁。这样的年纪放在如今正是花季,可那时,女民兵们一心扑在训练场上,每天都在军队教官的口令中卧倒、匍匐、队列、刺杀。”黄亚栽感慨地说,“虽说都是女孩子,但是在战术训练中,与男士兵没区别,享受不到任何特殊待遇。一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摔得紫一块青一块,但我们依然毫无怨言。”
如果说白天的战术训练对女民兵们来说还能承受,那么经常开展的夜间拉练活动则是对女民兵们耐力上的一种考验。黄亚栽说,有时凌晨一点多,急促的哨子声突然打破了宁静的夜空,分散在村子四周的女民兵们必须闻声而动,在限定的时间内,赶到集合现场,与部队男士兵一起出发……
那时,训练科目有队列、战术、刺杀、射击、投弹、武装泅渡。武装泅渡对于女民兵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不习水性的旱鸭子,一到大海就像秤砣直往下沉。她们从浅滩慢慢适应,克服了体力上、生理上的不适应,由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完成了1公里武装泅渡的训练任务……没有报酬,不谈待遇,训练场地上,个个争先恐后。是集体荣誉感,驱使大家团结一致,勤练武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女民兵们引以为豪的是,正是因为经过了这样一番艰苦训练,大家才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经历了各种考验,完成了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因为表现突出,古雷下垵女民兵排多次被评为省、地、县民兵先进单位。
凭借过硬的军政素质,黄亚栽同志被录用为国家干部,1971年任杜浔乡党委委员兼妇联主任,1984年任杜浔镇副镇长兼妇联主席,1999年调到漳浦县绥安镇工作、任人大副主席兼计生协会会长、工会主席,2002年光荣退休。
“听党指挥、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是黄亚栽同志入党52年一直的信念。年轻时“不爱红妆爱武装”战斗在海防一线、录用为国家干部后在不同工作岗位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支持古雷石化基地的建设,带头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整岛搬迁移居古雷新港城,退休后在镇计生协会发挥余热,她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质朴初心。黄亚栽说,共产党员就好比种子一样,无论撒在什么地方,都要在什么地方开花结果。⊙薛敏灵 詹照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