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要闻

5月起,我市开展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行动

⊙本报记者 俞映云

7月15日晚,江滨公园入口处许多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广场舞降噪 “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广场舞作为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的团体运动,无疑给市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然而对于附近居民而言,因广场舞产生的噪声却令人困扰。

今年5月起,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漳州市‘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城市夜间噪声扰民问题,改善城市夜间声环境质量。行动持续至今,效果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静夜守护” 集中整治攻坚

“小区跳广场舞放的音乐声音太大,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休息。”日前,市城市管理局“静夜守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漳州开发区365小区广场舞噪声扰民举报投诉。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了解到投诉情况属实,便耐心地向跳广场舞的市民们进行宣传引导。“请你们把音量调小点,不要造成噪声污染。”执法人员耐心地向市民解释。很快,该市民便主动把音响的音量调小。

当前,我市“静夜守护”行动正处于集中整治攻坚阶段。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市城管局依托“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对广场舞噪声相关的投诉举报及时转发处理,每天晚上对12319反映的经常投诉地点进行巡查,发现噪声扰民现象,及时劝导并采取相关措施。根据近期12319投诉数据来看,商业噪声、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噪声投诉量锐减50%以上,近期治理行动总体成效明显。

劝了又响 广场舞噪声易“回潮”

“今年高考后,广场舞‘降噪’了不少。”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多数市民的直观感受。但在总体向好的形势之下,仍有个别顽瘴痼疾存在。

“是不是音乐越大声,阿姨们跳舞越有劲?”霞坡庵位于芗城区瑞京路和师院西路交叉口,门前空地是附近广场舞爱好者们的“夜间舞台”。广场舞噪声已经对住在万科璟园的郭先生造成了困扰:“常会有执法人员来劝说管理,但执法人员不可能每天都盯着他们,往往人一走,音乐声就又大了起来。”

近日傍晚,在瑞京路和师院西路交叉口,记者远远就听见霞坡庵传来音量大、节奏感强的歌曲声。记者看到,人群前摆放了一个约半米高的黑色大音响,播放着一首首广场舞经典伴奏歌曲,它便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随着市民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市区广场舞噪声问题在劝导的时候市民普遍愿意配合。但由于广场舞参与人数众多,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相关法律政策,所以有时也会出现‘回潮’的情况。”市城管局直属执法四大队副大队长曾明雄表示,“这就需要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劝导,加强对12319投诉举报处理和夜间巡查,更需要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才能切实把噪声整治效果落到实处。”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