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教育周刊

建队伍:引育并重提升能力

出台政策引进名师,到高校招聘研究生,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与闽南师大合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龙文区引育并重,不仅引进名师,还加快本地教师的培养,让老中青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收获属于自己“满满的幸福感”。

谈及不久前在龙文区举办的“福建省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培训”,有34年教龄的省级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张锦毅深有感触地说,新形势下,如何扎根学校做一个优秀的校长或者优秀的老师,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建设‘新样态’品牌学校”,是张锦毅一直以来的坚持。2020年,龙师附小龙文分校正式加入由江浙教育名家发起的“全国名校联盟”;王惠燕老师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这是龙文区教师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得的第一个一等奖。

随着龙师附小龙文分校二期项目的投入使用,学校各项工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例,专门的孵化基地和磨课教室、宿舍,都能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在龙文举办全省的名师交流活动,我们的研究成果能比较全面地传播出去,也为龙文的名校长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能与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师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张锦毅说。“除了和孩子们相处很愉快外,我还很享受这样的职业幸福感。”龙师附小龙文分校副校长吴淑娟、林月虹老师由衷感慨。

“心存感恩加油干。”市研究型名师、龙文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郑美玲老师也是龙文区引进的优秀教育人才。到任后,她开展区首届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制定《龙文区基础教育课题管理办法》《龙文区学前教育教研管理制度》;组织教师申报提升教育质量专项课题,全区共立项了41个课题,476位教师参与,涵盖各个学校和学科。另外,立项5个省级课题,结题5个市级课题。

竹有千节,起于幼笋;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陆玉燕是龙文区今年180名考入龙文区在编教师队伍中的一名,参加完新教师入职培训后,她对工作更加有信心了。“考了编制,心里非常开心。因为还是在龙文工作,心里特别踏实。” 让教师尽展其才,使学校位得其人。“从五年同工同酬的编外生活,到如今奋斗后的成就感,” 陆玉燕说,“和龙文区的教育事业一起前行,有一种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归属感。”

引育并举!龙文区教师队伍建设正在多维发力。2015年以来,全区共引进、遴选和招考教师1435名,其中引进培养特级教师、省级名校长、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名。深化教师培训机制“走出去”,组织6000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固有天地”,寻找先进的教育目标与奋斗精神。创新非编教师管理。为了探索更有利于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的新型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龙文区积极与漳州人才发展集团及其子公司漳州市天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探讨,最终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非编教师托管方面进行合作,提升非编教师整体水平,将龙文区非编教师队伍打造成高品质的教育团体,助推龙文区教育事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