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台商投资区白礁村村口,本村村民志愿者正在查阅村民流动人员信息。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9月21日,在长泰区陈巷镇西湖村疫情防控检查点,西湖村党员志愿者刘玉宝正在对进村人员测体温,排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9月20日,在芗城区浦南镇双溪村测温点,党员干部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登记排查。 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9月19日,在台商投资区万益学府,社区志愿者们为居民进行生活物资配送准备。 本报记者 沈昊鹏 摄
9月16日,芗城区天虹商场漳州店,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如何“亮码”。 本报记者 黄子君 摄
9月20日,华安县集中医学观察点全力以赴保障防疫物资供应,确保被隔离者饮食的合理搭配。本报记者 林 忠 摄
9月19日,龙文区景山街道丽景社区,“90后”社区工作者程思源上门为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收取生活垃圾。 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9月14日,雷勃动力传动(漳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线员工,每天都做好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本报记者 林 忠 摄
疫情就是命令,市公安局110接警台24小时接处涉疫情警情。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9月16日晚,在龙海区少体校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为市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本报记者 饶超毅 摄
9月20日,漳州市医院派出40名医护人员出征台商投资区,投身抗击疫情最前线。本报记者 李 林 摄
不用问“我们”是谁?在疫情防控一线,一直冲锋在前,就是最好的回答。
到任务最繁重的岗位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是摸排走访的“先锋队”、是东奔西走的“小喇叭”、是秩序维护的“保障员”、是居家隔离的“服务员”、是日夜坚守的“把关人”、是不言放弃的“战斗员”……
使命是号角,初心是方向。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迅速集结,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我体质强,先安排我!”“报名一定要加上我!”“竭尽全力去办,责无旁贷!”我们用最朴素的语言兑现对群众的承诺。这一抹亮眼的底色,无限蔓延,生长出一整片守护生命的温暖色调。
你们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其实,在忙碌的白色防护服里,都住着一个个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的倔强。执甲出征,我们披上这身战袍,为的就是拼命与时间赛跑;红马甲,是志愿者的标识。我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不说什么豪言壮语,习惯了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用热情与无悔为防疫“长城”添砖加瓦;穿上这一身制服,我们便义无反顾。以钢的意志、铁的纪律履职在关键区域,默默当好构筑防线的“蓝色卫士”;夜幕之下,始终有光。那是测温枪一闪一闪的红点,是手机举起亮码时的一块块屏幕。只要我们“守门员”在,黑夜里容不得一丝“侥幸”趁机嚣张。
不必问“我们”为了谁?只愿山河无恙,国泰“闽”安。一切如常时,我们互道一声“谢谢!幸好有你在!”
☉本报记者 张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