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9版:教育周刊

“双减”之下,你焦虑了么?

自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以来,已有三个多月。今年秋季学期,也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的第一学期。目前,学期过半,面对孩子学习上的诸多变化,不少家长既表达了对“双减”政策的支持,也伴随着“改变”过程中的焦虑,记者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走访。

家 长 支持“双减”政策 也伴随焦虑

“晚上回家你们有让孩子写作业吗?”“你们有没有买什么练习让孩子在家练,能否分享一下?”“孩子把好几个拼音都弄混了,怎么办,要不要让孩子多抄写几遍?”……

这是林芹芹在家长群里接连发出的疑问。今秋开学,家住芗城区瑞京公安宿舍的林芹芹把小儿子送去东铺头中心小学读书。与已经上初一的大女儿不同,大女儿在小学阶段有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每天有不少作业,而小儿子却没有书面作业。这让林芹芹很不适应。

“我记得我大女儿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作业都写到九点,经常抄抄写写,还有每周小测、期中考等,学习压力挺大的。可是现在,小儿子回家都不用写作业,学校也没有小测、考试,差别很大。”林芹芹说,老师基本都是布置诵读作业,例如复习学习过的拼音、读读三字经等,或者布置做一些手工作业以及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只是,这些作业在她看来根本算不上作业。“所以学期过半,我就自己出了个卷子,给儿子做了个小测,成绩不太好。”林芹芹焦虑地说。

像林芹芹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发布的时候是很高兴的,因为家长也不喜欢孩子学习的压力太大,但是,在他们看来,学生完全没有书面作业“是件很奇怪的事”,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抄抄写写的作业,孩子就不算是在学习。

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由于没有书面作业,一方面是担心小孩子没有从小抓学习习惯,会变得懒散,以后难以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家长担心没有抄写的作业,有些小孩子对生字、拼音等会记不住,长期下来,学业会跟不上,影响以后的升学考试。“‘双减’政策,我是非常支持的,也了解国家在政策背后的意图,但也担心小学一二年级没书面作业,放得太松,到了三年级,甚至更高年级,就会吃不消。”一家长如是说。

教 师

用更多时间

关注孩子的个性需求

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明确提出,要限定时间,即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而在此之前,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八点半,也就是说,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培训,只能在中小学教学日的晚上八点半前进行。这里的学科类指的是: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

这些规定,相较于政策发布前一直处于天天补习状态的学生来说,带来诸多变化。

“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政策发布前,她周一至周五有两个晚上参加培训,周末也有两个半天有培训课,主要是培训英语和数学,培训时间是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政策发布后,培训时间调整为七点至八点半,少了半小时。周末取消了。”一家长向记者说道,周末时间除了让孩子写点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会要求孩子再看些学习视频,“不然没了培训,也不知道要安排孩子做什么。”

学科类培训的调整无疑让这些学生空出了许多时间。那么,这多出来的时间能做什么事情呢?东铺头中心小学老师黄月华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实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跟不上,更不需要让孩子经常进行补习,因为小学教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且简单的。“本身有些培训班让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就是不对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也不提倡。”黄月华说,如果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学习,倒是可以以其他方式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我教的语文学科,我有时就会要求家长把生字制作成卡片,让家长和孩子做认字游戏,通过亲子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掌握生字。”

相比小学,中学的学习压力会稍微大些。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校长黄志勇表示,学生可以根据一周的学习情况自己做总结和巩固,并且为新一周的学习做好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要从注重共同基础到关注个性需求,从注重学科逻辑到关注生活逻辑,可以和家人一起做家务,增进家人感情,感受家庭温暖,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另外,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多方面锻炼自己。”

学 校

好成绩不是靠简单的

刷题刷出来的

不难看出,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其目标一方面是在校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吃饱”“吃好”;另一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发布后,我市各校纷纷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例如,有些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又如,有些学校在作业布置上,要求科任老师严格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布置作业,控制好学生写作业的总时长,并要求老师将布置作业的情况向学校汇报;再如,有些学校要求老师尽可能地设计分层作业,即根据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求学生完成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家长的焦虑,黄志勇建议,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双减”政策。双减,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并未减去家长陪伴、管理、督促的责任。好的成绩,不是靠简单的刷题刷出来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双减”政策再次提醒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律自控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帮助孩子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三,陪伴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家长要提供高质量的陪伴,需要计划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家务,一起聊天,在亲子交流中接纳和欣赏孩子,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正能量,从而培养性格阳光的、全面发展的孩子。“因此,我认为,‘双减’政策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做好家校配合,需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内外结合、多元协同,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向着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教育改革中得到更好实现。”黄志勇说。

☉本报记者 戴岚岚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