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网事

种草带坑

你还在被种草吗?

(资料图片)

互联网时代,种草已经从一个农业用词变成了一个热门用语,从一个人工养殖草的方式变成了一种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形式。这几年各种种草视频层出不穷,甚至还衍生出了不少类似“拔草”“长草”“草族”等新兴网络用语。然而也有不少网民直呼最近的种草视频,不仅套路深,还容易被坑,已经开始“拔草”,甚至于开始“反种草”了。现在的种草视频,不少已经从最初的跟网友分享自己的消费心得,变成了部分商家的一种营销形式。

种草套路深

网民被坑伤心又伤身

“哇塞,你有被最近那个旅游博主发的旅游视频给种草了吗?那个地方好想去啊!”“看到我给你发的美食视频吗?那是一个同城的美食博主向观众种草的,下次有空我也想去试一下。”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林女士经常跟同事分享自己看过的种草视频,其中不乏一些同城的视频博主拍摄的关于旅游和美食系列的视频,林女士也想着趁着平时的周末双休,去这些视频中的网红店和网红景点一探究竟。

可在周末双休之后,当回到单位的林女士被同事问及关于本次周末的探店活动时,林女士跟同事直呼上当了。“那个网红景点都是摄影师的技术高超,加了很重的滤镜。至于那家网红美食店就更不要说了,他们在视频中展示的食品跟店里面卖的东西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啊!”哪怕是一周过去了,当林女士跟记者谈论起那次的探店活动,仍是一波接着一波地倒着苦水。林女士还说,由于这些地方被各种自媒体博主种草过,结果一到放假人就多,到店里还要排队,不仅累坏了身体,还被种草视频伤了心。

种草本意上是网友分享表现,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也是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行为。但是当种草从分享行为变成营销行为,消费社交化的不断发展,已经商家资本的涌入,似乎种草也就变了味道了。现在从日常零食小吃到出门美妆护肤,从假日出行旅游到平时吃饭养生,给你种草的人可能不一定是热心分享的网友,而是收了商家广告费的广告组织。同时为了让自己的种草视频能够获得更大的关注,使用PS、加视频滤镜等行为已经算是见怪不怪了,更有不少博主会选择买流量,让更多人看到这一视频。当然现在仍有不少热心分享的网友,但不可否认的是已有不少商家资本涌入了“种草”这一方领域。

关于“反种草”

网民们也自有妙招

既然现在的种草行为中已经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已经有不少网民开始研究“反种草”了,有些人开始并不迷信哪些种草视频,有些人则选择不跟风随大流、追求自己心中所想。实际上,“反种草”并不是拒绝种草,网友们的热心分享还是可以值得借鉴的,真正需要做到的是辨别出更高质量的种草,远离那些带着滤镜的种草行为。

“我就对种草视频没有一点兴趣,短视频平台上的、甚至是规模大一点的视频网站上的种草视频,看到一个就跳过一个。”比起看短视频平台上的种草视频,曾先生更喜欢像大众点评这样的传统互联网评价平台。同时曾先生也不仅仅是靠大众点评这样的传统互联网评价平台,比如说去一家美食店之前,曾先生都会事先在朋友圈里问一下好友关于那家店的评价,因此来决定自己是否去店家消费。“我虽然不看种草视频,但我也不反对周围的朋友向我种草,毕竟比起那些网红的推荐,我更信任我周围的朋友。”曾先生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是网民们想着“反种草”,而是越来越多的虚假种草视频充斥在网络上,虚假的滤镜、过度的美颜、华丽的文案已经让消费者无法辨别。现在消费者对于“真实”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花钱也不像之前一样会被网红牵着鼻子走,更不想被网红滤镜所骗,比起“反种草”他们可能更想要的是最真实的种草,需要哪些被种草的旅游景点、美食小吃、衣帽服饰、养生服务等种草内容,能够以“素颜”的形式出现在网民面前。

☉本报记者

刘健宁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