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出生,兴趣爱好相同,而且在同一单位工作,还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在同一年各自找到人生中的另一半,之后同年成为母亲。有这么巧的事情?有!她们都叫张伟贞,今年10月一起光荣退休。昨日,记者饶有兴趣地和两位张伟贞聊起她们奇妙的缘分。
“她刚来单位报到时,我就注意到了。”30年前的一天,当时的闽南日报社印刷厂来了一位新员工,这让在该厂担任组版员的张伟贞感到惊喜。她说,从小到大第一次碰到有人跟自己同名同姓,特别是称呼对方名字时,总觉得特别有趣。工作之余,她也特别关注这位新同事。“你也是1971年10月生日?太巧了!”在一次交谈中,她发现两人竟然还是同年同月出生。
新来的张伟贞被分配在校对室工作。为示区别,同事们以“电脑伟贞”“校对伟贞”分别称呼她们。上世纪90年代,她们俩的组版、校对工作分别是当时报纸制作的不同环节。一张报纸的诞生,从记者采访到成稿,到编辑修改,再到组版、校对环节大多已是深夜,她们俩在无数个夜班一起并肩“战斗”,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
两位张伟贞回忆,在记者、编辑将稿件采编完成后,电脑室的张伟贞和同事们需要对文字排版进行精心制作、对图片进行处理,制作成报纸版面。当这些前期工作做完后,报纸版面便传到了校对室张伟贞及同事的手中,对内容进行校对。“电脑伟贞”说“校对伟贞”性格慢热,但是做事细心。“校对伟贞”则说“电脑伟贞”做事果断,工作效率高。从报纸的组版到校对,她们俩渐渐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档,一同参与、见证了一份份精美报纸的诞生。后来,“电脑伟贞”调整到闽南日报(漳州)广告公司工作。
去年11月,两位张伟贞一同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记者节。当时在记者节活动跳绳项目比赛的决赛现场,为伟贞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原来,两位张伟贞参加同一个比赛项目,还一同进入决赛,最后居然争夺冠亚军。几番激烈的角逐后,公布名次的广播声响起了——“广告部张伟贞获得第一名;印报厂张伟贞获得第二名!”这样的比赛结果,让在场观赛的同事们感到颇为有趣,但也不觉得意外,因为大家知道,两位张伟贞不仅同名同姓同年龄,职业相同,就连爱好也相同,平日里两人都热爱运动。
今年10月,两位张伟贞一同来到单位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前,两人特意到各楼层走走,看看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并合影留念,一同结束她俩大半岁月的职业生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如今,年过半百的我们退休后,依然会像对待制作报纸那样,怀着一丝不苟的韧劲迎接不同阶段的人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她们不约而同地这样说。
⊙记者 王琳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