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

杨钰涵:

从听谷公到讲谷公

杨钰涵与谷公的故事,要从十三年前的一个活动说起。2008年的一个周末,东山县西埔中学组织部分学生在谷文昌同志塑像前举行共青团员入团仪式。杨钰涵是其中之一,那年她刚上初二。

西埔中学到谷文昌纪念园8公里的距离,并不算近,老师带领着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前往。沿路老师用谷文昌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鼓舞着学生前进,杨钰涵回忆,“通过瞻仰塑像、聆听事迹,我们对在东山县任职14年的谷文昌同志有了初步了解。”入团仪式虽然简短,但谷文昌精神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了杨钰涵的心里。

大学毕业不久后,杨钰涵考入市委党校,正式成为一名从事谷文昌精神宣扬工作的老师,对谷文昌同志的一生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党校高度重视谷文昌精神宣扬工作。刚进入党校,学校就组织了一批教授、专家对我们进行为期三个月集训,还组织我们前往谷文昌同志河南林县故居进行实地调研。”杨钰涵说,谷文昌精神总是常学常新,为了讲好谷文昌的事迹,她还对关于谷文昌同志的书籍、音像、手稿展开钻研学习,对讲解稿、课件不断打磨。

“他使伟大有了具象,让担当变得平实。”这是杨钰涵最深刻的感受。她告诉记者,谷文昌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他让“伟大”这个词不再遥不可及,变得具体鲜活、温暖可亲。走近谷文昌同志,不论是他带领东山百姓植树造林屡败屡试,誓为荒岛添绿意的主动作为;还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实事求是,改“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的政治担当,都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担当非常平实,如实说如是做,没有半点急功近利,靠“实实在在”收获民心。

一次,市教育局在谷文昌干部学院组织开展学习谷文昌精神活动中,培训对象大多为各个学校的党委书记。“在进行认真地讲解后,不少培训对象深受触动并告诉我,希望今后可以带着学校师生前来实地研学,让孩子从小学习谷文昌同志的事迹,让谷文昌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谈及此,杨钰涵很感动。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东山人,同时还是谷文昌精神宣扬者,最大的荣光与愿望便是通过细致全面地教学,让谷文昌精神在五湖四海遍地开花,在每个人心中播撒种子、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廖瑜婷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