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心聚力抓实体,产业发展再提质
先进制造业稳健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形成了“一区二基地三产业四园区”发展格局;新开工项目41个、新增新上规模企业45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创造产值50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4%;技改投资完成33.5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60家;6家企业获评省创新型民营企业百强;立达信物联科技在上交所成功上市,3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宏发电声入选省“未来独角兽”企业,3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长泰籍科学家张智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创建,全区接待旅游人数36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8亿元,分别增长51.9%、33.6%;促进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夜间经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出台实施,民宿、餐饮协会成立运转。
特色农业稳固增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新认定区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家庭农场示范场21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8.98万亩、产量3.86万吨,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岩溪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比学赶超拼竞赛,项目建设再提速
竞赛机制更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六比一看”活动全面开展,区“六比”总分全市第一,比项目开竣工、比园区标准化建设、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新增规上企业等专项工作位居全市前三。
项目建设更快。154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固投项目入库150个、总投资180亿元,入库数、投资额再创新高。
招商质量更好。新签约产业项目105个,总投资420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增长一倍,其中上亿元项目55个,增加25个,新批办工业企业42家,总投资31.5亿元。
项目策划更准。生成项目198个、总投资277亿元。精心谋划“三个一百”新增长点,形成工业产值增量企业101家、固投支撑项目109个、财税增长源106个。
要素保障更全。全面开展了“千名干部挂千企”“妈妈式”服务、驻企特派员等系列帮扶活动,落实减税降费4亿元,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1.35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9亿元,政银企担对接会达成贷款意向69.97亿元,落实率81.5%。先后出台了“三免四访五奖励”、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八条措施、支持民企十条措施,兑现奖补资金902万元,有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
3.乘势而上启新程,城市能级再提档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武德西路、安泰南路等4条“断头路”全线打通,联十一线二期动工建设,鹤亭中路延伸段开工新建,溪东片区“三横四纵”路网前期扎实,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八大提升工程全面铺开,完成投资32.5亿元,竟成花园、锦江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工,城区照明节能完成改造提升。
城市管理得到新提高。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城区扎实推进,“一周一条街”城区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僵尸车”、渣土车整治扎实有力,雨污管网清淤110公里,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健全,主城区分类覆盖率达100%,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4.奋发有为当示范,乡村振兴再提级
规划建设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全面实施,27个村庄完成规划编制,8个“绿盈乡村”精心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主管网铺设111.4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16.8公里。
乡村整治加力加压。“两治一拆”强势推进,全区裸房8212栋,整治动工6381栋,完工5090栋,进度居全省前列,19个村庄率先实现“无裸房”,省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现场会在我区成功举办,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农村创新成果显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经验,参与起草的《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成为省地方标准,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庄亮灯工程全覆盖。
5.持之以恒优环境,生态保护再提效
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管网基本建成,银塘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达标。
生态保护能力持续加强。新一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启动创建,吴田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获批。
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快。20家企业排污许可完成总量核定,获评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工业用地管理进一步规范,盘活闲置厂房40万平方米。
6.坚守初心不懈怠,幸福指数再提高
财政民生支出18.84亿元,增长12.3%。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1.5%。
民生保障落细落深。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以上。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疫苗接种完成43万剂次。教育项目投入1.18亿元,新增学位6000个。城区学校午餐工程、课后延时服务有效实施,惠及学生8680人。区文体旅局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保持安定稳定。常态化扫黑除恶、综治维稳全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有力。
7.守正创新强效能,治理能力再提升
强化政治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成效明显,“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164项。
强化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全省典型。办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3件、政协提案59件,满意率分别为96.2%、100%。
强化机制创新。区委区政府“十个一”工作机制制定执行,建立了“基层吹哨、机关报到”等系列机制。开泰、国投两大集团组建成立,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区“大督办”整合成立、高效运转。
强化效能建设。干部作风“八种形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开展,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实现“交地即交证”。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100名、全市排名第一。
强化廉洁从政。进一步涵养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