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7版:专题

着重抓好“五个坚持、五个推动”

坚持创新发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上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做优工业经济。强化天福茶业、同溢堂药业、台玻光伏玻璃等龙头带动,做强食品医药、家居建材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以联盛纸业、三峡风电为支撑,积极承接引办古雷石化中下游产业,培育高端纸业、清洁能源、精细化工三大百亿级以上新兴潜力产业集群,构建富有核心竞争力的“2+3”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古雷发展,强化古雷用地用海用林报批等要素保障,支持石化项目落地古雷港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

大力做优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百里花卉走廊、石榴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建成六鳌地瓜、佛昙河鲀、长桥食用菌等一批产业强镇,力争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专业村10个。

大力做优海洋经济。抢抓海上风电发展机遇,深耕港口经济和深远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漳浦风电产业园,打造国家级海洋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推进海洋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力争水产加工产业年产值30亿元以上。

大力做优文旅经济。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以沿海大通道为主轴,优化提升火山岛、七星海、翡翠湾、龙美湾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百里海景观光栈道建设,力争实现县域5A级景区零的突破;大力推动六鳌古城、湖西五里三城、大南坂两帝师文化产业园等文旅项目招商,充分挖掘梁山、灶山等旅游资源,串联石雕园、茶博物院、东南花都,打造康养文旅产业经济带。

坚持协调发展,在推动城乡高能级上取得更大提升。

围绕打造漳州次中心城市,深化“面海东进、跨溪南扩、依山北拓”城市战略布局,固化提升威惠庙、旧县衙、和康大道3条城市中轴线,推进城市慢行系统、串珠公园、人行天桥、智慧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力争县城建成区达26平方公里、人口30万、城镇化率达64.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石榴整镇推进为示范,串点连线成片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确保特色样板村覆盖率达70%以上;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扶持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建成东南、西北片区村镇污水处理工程,完善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

实施数字漳浦建设战略。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培育一批行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加快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社会服务领域在线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坚持绿色发展,在推动生态高颜值上下足更大力度。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四大工程,强化主要流域两侧1000米及其支流两侧500米非法养殖专项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于省市考核要求、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小流域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下降10%以上、省级以上海域国控站位水质优于二类。

强化生态修复治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用地用海用林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蔡坑、马头山、三层岭等矿区山体生态保护和“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实施“五大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沿海自然岸线保护修复,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坚持开放发展,在推动融合高深度上实现更大突破。

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厦漳泉都市圈等建设,拓展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空间。

深化浦台融合发展。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古雷石化产业基地、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旧镇自行车产业园、闽台农机产业园等对台产业示范园区平台优势,强化与台湾在现代农业、石化产业、文旅文创等领域合作,打造天福台湾小镇,建设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

强化对外互联互通。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国道外甩、万安高速互通项目,加快推进漳汕高铁、漳诏高速扩容新线、招银港经漳浦至平和坂仔高速及总投资25亿元的将军澳作业区等重大交通工程,完善“四纵四横”干线路网布局,构建城乡一体、枢纽集成、覆盖全县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和更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建立审批事项否决逐级快速上报机制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制度,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漳浦。

坚持共享发展,在推动生活高品质上展现更大作为。

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一批乡镇卫生院迁扩建,支持县医院建设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县中医院建设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力争每千人口床位数、卫技人员数分别达5.5张、5.5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漳浦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志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校,新改扩建公办校园项目36个、新增学位1.5万个以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成22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儿童福利中心、救助管理站和一批乡镇公益性骨灰楼堂,完成殡仪馆迁建。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道路安全、建筑施工、工贸、危化品、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治理新型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