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理论与实践

革命家风:

传承大公无私的精神

▱周锦红

大公无私的革命家风是谷文昌精神的鲜明特征之一,谷文昌家风彰显的“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生动写照,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培育良好家风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一、重视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家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和家风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家风,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共产党人家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并在革命家庭中传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对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突破,进而将家庭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家风传承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进步的总体基调和目标相一致。革命家风既是培育和约束自身伦理道德修养的精神内核,更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和模范性的重要依托,与党风、政风、社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开拓性成就。建党100年来,党的领袖、革命先辈以及许许多多杰出的共产党员都在深刻思考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身体力行、润物无声地影响教育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形成了由共产党人价值标准引导的家庭文明、行为准则、生活作风、处世之道等共同构成的革命家风。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其中就有“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焦裕禄的“不能搞特殊”;杨善洲的“苛刻教育”,这些均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重视家风建设,对亲属子女的严管严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政治要求、纪律要求。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均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可以说,党内法规已将家风建设上升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必修课”。

二、谷文昌大公无私的革命家风

(一)清白持家是他的人生准则

“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是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的生活写照,他从不为家人谋取任何特殊待遇,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搞特殊、谋私利。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他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不为子女“争取”。小儿子想留在他身边工作,他断然拒绝;大女儿干临时工,一干就是15年……在他的心中,组织原则高于一切,党纪党规大于亲情,党员形象重于泰山。谷文昌对孩子们说:“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广!”随着年龄的增长,谷家兄妹对父亲有了更多的认识,从理解到崇敬,从崇敬到感悟,“我们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过得踏实。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妻子史英萍,同为南下老干部,新中国成立初即任东山县民政科科长,1952年定为行政18级。论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文化程度,史英萍都毫不逊色,可每次提职、提薪,老谷就动员爱人“让一下”。直到谷文昌去世后的第三年,才升为17级。对此,史英萍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操持家务、教导子女,给予谷文昌特有的理解和宝贵的支持。谷文昌去世后,史英萍便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谷文昌平时下乡骑的自行车,一并上交:“这是老谷交代的,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史英萍的工资不高,但她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她说:“老谷在,一定会支持我这么做的。”她曾被评为“福建省感动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福建省十大公益人物”等。2016年,小儿子谷豫东家庭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彰显着谷文昌家风代代传承,其清白家风在当代社会光辉闪耀。

(二)简朴本分是他的公仆本色

谷文昌同志严于律己,清廉无私,一生恪守“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谷文昌定下“为官两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谷文昌出身贫困,当干部后继续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本色,简朴本分,从不看重物质上的享受。谷文昌深知榜样的力量作用,坚持用自身硬的行动来教育和影响身边的人。女儿谷哲芬回忆说:“父亲很少说教,也没留下什么家书、家训,他的教育是身体力行展现的。”在子女的记忆中,家里没有饭桌,多年用着院子里的废弃石桌,一到下雨就只能端着碗站在屋檐下吃饭。一位林业干部实在看不下去,就到林场捡了一些木头边角废料,给谷文昌做了一张小木桌,被谷文昌坚决退掉了,他说:“如果我用公家的木头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啊!”谷哲芬结婚时,想让担任龙溪地区林业局局长的父亲批点木材做家具,谷文昌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利用手中的权力批木材给自己女儿做家具,这木材我批得下去吗?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啊。”一把戒尺,划清公私;一面畏镜,照见党性,为官心中“畏”,才有群众心头“敬”,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党风的生动体现,也是共产党员“勤俭持家”家风的真实写照。

(三)为民奉献是他的价值追求

战争年代,谷文昌投身革命,战斗在第一线;建设年代,谷文昌扎根基层,用共产党人的韧劲和干劲为百姓谋福利。在东山,为了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谷文昌多少次流下泪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带领群众踏上了治理风沙的漫漫征途,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和落后面貌。正因为如此,他去世40年,至今仍为东山民众深深怀念。在宁化,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当社员,面对人生挫折,谷文昌毫无怨言,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留下“谷满仓”的美名。兴建隆坡水库之时,被任命为工程建设总指挥的谷文昌始终关注工程质量,绝不以牺牲质量换取工程进度,至今,隆坡水库依旧固若金汤。身为党员干部的谷文昌,怀揣公仆情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人民盼望什么,他就干什么,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传承大公无私的革命家风

谷文昌的革命家风,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一脉相承,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革命家庭的亲情与关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是感动和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

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进而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自觉加强家风建设,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谷文昌大公无私的革命家风,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真实写照,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让谷文昌式的好家风成为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把红色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赓续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守护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