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鲜明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会以《决议》的形式进一步阐明“两个确立”这一重大历史结论、重大政治判断,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第三份历史决议的核心要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思想保证。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领袖问题至关重要。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领袖的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被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所证明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无产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夺取政权以后,都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利用这个权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去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决议》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二、“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看,有没有全党公认的领导核心及其他的领导才能关乎党的生命。遵义会议之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对革命领导权和革命道路的选择都走了一些弯路。《决议》指出: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伟大成就,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一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拥有一个全党公认的领袖以及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三、“两个确立”的实践逻辑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一个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就容易软弱涣散,什么事也办不成。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确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掌舵人、有了主心骨、有了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是在引领伟大时代、领导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民族复兴征程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各种风险挑战,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能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不迷航;就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总之,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是新时代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