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依托“文明在漳州”微信公众号平台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吸引全市219.82万人参与;推荐评选了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名入选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19名入选漳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继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开展争创第三届文明校园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全国文明校园3所,省级文明校园63所(其中创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7所),市级文明校园139所。
抓好1市、11县(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和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规范化建设,龙文区校外心理辅导站入选第二届福建省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示范站点;开展“为民办实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基层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镇;今年11月,我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做法,在“第九期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骨干人员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组织全市296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13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挂钩共建,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管理,坚持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在开放时间、活动内容、展示讲解等方面更加贴近未成年人。
积极宣传净化环境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宣传栏、建筑围挡、灯箱广告等宣传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宣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童心向党”系列活动情况、文明校园创建情况以及“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利用电视、电台、网站、报纸以及社区、学校宣传栏(广播室)等阵地,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各部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宣传教育,强化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低俗色情信息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规范和引导;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开展“扫黄打非”,推进抵制低俗之风;加强网吧管理,坚决取缔“黑网吧”和变相经营网吧,严厉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
确保帮扶工作不漏人
持续加强关爱保护体系建设,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县两级共建立16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90个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关爱保护示范点,并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境儿童、涉案未成年人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关爱和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走访慰问、代理家长、法律救助等关心关爱活动,同时推进公平教育,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在学、收费等管理,让流动人口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为提高关爱帮扶质量,充分发挥“三社联动”作用,继续引入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关爱服务工作,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