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全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和“六比一看”竞赛,实行“每月一调度一通报、每季一推进一点评、年终一总评一约谈”工作机制,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更好地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大动力。
笃行实干,体现在比学赶超中。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六比一看”竞赛开展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挖潜能、赶进度、提速度,以实实在在的奋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面对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的冲击,漳州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跻身全国城市GDP50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笃行实干,体现在攻坚克难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广大党员拼搏战斗的身影。2021年9月,漳州台商投资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成立战“疫”一线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等,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下沉战“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提供坚强保障。
笃行实干,体现在担当作为中。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全市新签约项目超1100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同时全方位做好项目落地开工、投用投产要素保障,新开工市级重点项目281个、建成或部分建成249个,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全市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1714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339支,鲜红的党旗在基层一线、项目现场高高飘扬、格外醒目。
坚持人民至上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有困难随时能反映!”“道路变宽变美了”“老旧小区换新颜了”……不走过场,不做样子,各地各部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学史力行,关键在实干为民。漳州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靶向,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生活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台胞台企、数字赋能增效、生态环境建设和基层治理等八大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截至2022年1月5日,全市共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0470个,全部落实完成。
——“妈妈式”服务护航企业。2021年6月以来,在全市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475个,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3.9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4.3亿元。“妈妈式”服务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和点赞。
——在家门口“上好学”。通过腾笼换鸟、腾地建校、优质扩容,增加优质学位,优化城区教育布局,缓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全市457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数达40余万人。
——优化服务“快人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首创银行“秒预开户”;率先在全国出台《漳州市特殊类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首推不动产登记异地线下“全市通办”;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惠民惠企措施,让办事体验日益高效简捷。
……
为巩固成果促长效,漳州建立重点民生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清单库、周报月报制度等,加强跟踪督导,健全完善闭环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学习转化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实效。与此同时,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专场新闻发布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评选,把成果晒出来,请群众来评价。其中,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得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桩桩民生实事勾勒出“幸福漳州”的“温馨画卷”。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漳州将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奋力赶考,继续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漳州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