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起购,风险较低。”“养老理财来了!重疾、购房可提前赎回。”今年2月,银保监会将养老理财试点范围从“四地四机构”扩展至“十地十机构”,到2022年一季度末,已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420亿元,其中40岁以上投资者占比超过7成,认购金额2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超过6成。
那么,目前养老理财情况如何?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4月18日,共有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4家理财公司的16款养老理财产品“登记在册”。从收益来看,这16款养老理财产品中,有14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5.8%,另外两款产品则分别为4.8%和5%。从业绩比较基准的上限来看,有11款产品达到了8%,有3款产品达到了7%,2款产品达到了5.8%。同时,相较首批产品,今年以来,养老理财试点产品运作模式更为灵活,除封闭式产品外,增设了开放式产品,操作更加便利,且产品投资期限更加多样,除5年期产品外,进一步增加了2191天和无固定期限产品。
养老理财“较低的风险等级”和“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吸引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但目前,此类产品尚处于试点阶段,只针对持有试点地区身份证的居民开放发行,暂不包括居住在试点地区或在试点地区缴纳社保的非当地户籍居民。
养老理财颇受投资者关注。在知乎、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不乏养老理财产品的讨论。“养老理财产品真的能养老吗?4%-6%年化收益预期值得购买吗?”“中老年人要看好养老钱,理财别跟风,保住本金才是王道。”“不仅针对老年人,养老理财产品未来可期,投资者该如何选择?”……不少网民对养老理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财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养老理财产品成立时间尚短,产品收益状况还无法准确评估。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养老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大多为5年封闭期,流动性较差;二是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产品实际收益可能会有一定偏离,投资者购买养老理财产品仍要谨慎。
■本报记者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