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读者

“银发低头族”日愈增加 身心健康需留神

■本报记者 肖颖婧 文/图

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老年人

近日,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年过花甲的母亲染上了“网瘾”,一天到晚对着手机,茶余饭后不再聊天散步,凌晨时分还能听到房间里传来短视频的声音……这样的画面,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共鸣。以前总说年轻人是“手机控”,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中的老人也疯狂地刷手机了,甚至比年轻人还“上瘾”。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有些老年人“触网”后深陷其中,成为“银发低头族”。那么,手机究竟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利弊?又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多少影响呢?

老年人:

快乐生活

独立上网不求人

“退休啦,不干啦,革命生涯到站啦……”几年前退休的陈女士正绘声绘色地向姐妹们分享自己在抖音上刷到的段子。陈女士说,因为女儿远嫁外地,她在退休后就过上了“空巢生活”,平时空闲时间一大把,最大的爱好就是刷抖音上的短视频,各种搞笑的段子总是逗得她捧腹大笑,生活都快乐了许多。

除了刷视频,陈女士还时常在自己的账号里上传视频,一条视频要拍十几遍才能满意。最近,她还学会了用“剪映”编辑视频,把自己的照片嵌入各种花卉和山水模板中,配上喜欢的音乐,虽然收到的点赞数不多,但每一个点赞都让她兴奋,觉得颇有成就感。

而且,陈女士还是一位“银发羊毛党”,通过扫码分享、砍价、拼单等方式在各种APP和小程序上“薅羊毛”,不仅能够熟练地在各个平台间“横跳”,还能掌握各种APP的羊毛红利期,利用“薅”到的各种优惠,陈女士买到了不少物美价廉的商品。

“已经退休了,玩个手机还不能自己做主吗?”面对儿子的劝说,游先生如此回怼。年近七旬的游先生也开始玩转智能手机,他认为,智能手机已经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老年人也不例外,必须与时俱进。

“以前弄个健康码还得求助年轻人,心里真是有点憋屈。”现在,游先生觉得自己“独立”了不少,日常扫码亮码再也不用求助子女和路人,而且还能用手机打牌消遣,在网上了解各种最新资讯,和朋友聊起天来也多了谈资。不过,游先生也发现,手机看久了不仅眼睛酸,有时还会头昏脑涨。

子女:

老年人缺乏判断力

“钱包”身心皆受损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一些老年人也开始过度使用手机,沉迷手机的事例屡见不鲜,“网瘾老人”的出现也给家人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市民江婷打开微信家族群,“秘史”“秘闻”“重磅消息”“惊天内幕”等字眼跃然“屏”上。“长辈们每天都在群里分享这些链接,不辨真伪照单全收,有时提醒他们不要散播谣言,还被回怼‘你懂什么’。”江婷表示,一些长辈长期受这些博眼球的不实消息影响,对社会时事都持质疑态度,好像老年“愤青”,令人很是担心。

江婷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也受到了短视频的“毒害”,以前晚饭过后,父母都会一起下楼散步,而现在各自在沙发上“低头”,手机里传来阵阵魔性的笑声和激昂的音乐,特别是一些讲述子女不孝、夫妻矛盾、婆媳关系的视频令父母十分“入戏”,常常一边看一边为此愤愤不平,还曾将视频内容影射到现实生活,继而引发家庭争吵。

谈起家里的“银发低头族”,市民陈先生的心情也很复杂,“我爸患有慢性病,本来就要严格控制饮食,而他却迷信朋友圈的养生偏方,经常根据养生文章制作各种‘黑暗料理’,还为购买保健品交了不少‘智商税’。”陈先生和妻子已经多次为了此事与老人发生争执,但老人依然我行我素,令人十分无奈,“现在怕的不是浪费钱,怕的是老人乱用偏方伤身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络上一些养生偏方、奇闻逸事、历史秘闻等文章对老年人影响颇深,缺乏判断力的老年人常常对此深信不疑,把“网上说”奉为圭臬。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让老年人在庞大的网络世界里日趋封闭,谣言、伪科学、极端思潮、网络诈骗乘虚而入,无情收割老年人的经济利益。

建言:

摆脱“网瘾”

需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银发低头族”为何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具有“孤独感”和“脱节感”,因而寄情于网络上虚拟的“归属感”。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年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64.8分钟,平均每个老年用户一天登录5次APP。

“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沛,所处环境和心态也发生变化,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市老年大学教师黄文勇表示,网络已经渗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老年人对网络必然有一定的需求,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内心会出现一定的空虚感,“触网”后就容易造成沉迷。

“老小孩,老小孩,老年人就像小孩一样充满好奇心却又有些任性,一味限制只会适得其反。”黄文勇建议,相比苦口婆心劝说老年人“戒网瘾”,打造安全干净的网络空间,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更为重要。网络平台在建设上应该从根源上管控拦截诈骗、推销、哗众取宠等不良信息,或者推广“老年人模式”,设置合理的上网时间。

此外,文化娱乐形式较为单调也是老年人沉浸虚拟网络的影响因素之一。黄文勇建议,子女们可以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晚年生活,鼓励他们参加老年大学的书画、弹琴等培训班,让老年人走出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老有所乐”。考虑到老年人活动范围较小,社区里也可以开辟一些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打造社区养老模式。黄文勇举例说,如广州市白云区的梓元岗社区,老年人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的“长者日托中心”唱歌、跳舞、打太极等,还能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其他需要帮助的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