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只乌龟陪了我们这么多年,就这么放走了,好可惜呀。”
“不放不行啊,这种龟吃得多长得快,短短几年时间就长大了好几倍,而且大便又黑又臭,龟缸你也不打理……”
近日,记者在九龙江西溪边上看到,一对父女正准备将一只比巴掌还大的巴西龟放入江中。上前一打听,原来,几年前,小女孩在上幼儿园时,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带一只小动物。于是女孩的父亲就买了一只巴西龟。如今,小女孩已经上了小学,这只巴西龟也长得比手掌还大。因为无暇照顾,女孩的父亲决定将这只巴西龟放生到九龙江中,于是就有了记者见到的一幕。
“这种巴西龟是外来物种,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野外没有天敌,放生到野外,会对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是典型的生态杀手。”在记者的劝说下,小女孩的父亲打消了放生的念头。
事实上,这种随意放生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我市的江河湖泊,常常能见到不少“外来”小动物。
在离这对父女不远处,有几位钓鱼爱好者正在垂钓,他们指着身旁地上几条长相丑陋的鱼说:“这种鱼叫‘清道夫’,不能吃,又不好看,所以钓到后都是直接丢到一边。”
记者到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清道夫”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它的学名叫豹纹脂身鲇。“清道夫”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可以用鳃呼吸,脱离水源后还可以利用胃和肠道进行辅助呼吸,其耐低氧加上多辐翼、营底栖生活的“四平八稳”的身体构造,使之能在陆地上爬行。近年来,随着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清道夫”被引入漳州,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有些养殖者将“清道夫”弃置到城市内河,继而进入九龙江流域,给九龙江流域生态造成破坏。
除了水生动物,陆生生物被随意放生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一位热衷放生活动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放生过鸽子、麻雀、兔子、蛇等动物,这些动物都是在市场上买来,他还专门驱车几十公里,将动物带到野外山区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