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蛙种子、叮当猫、可达鸭、杰尼龟,大家都分别站好……” 7月24日下午,家住市区的黄梓洛小朋友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准备去看一场电影。2016年1月出生的黄梓洛,再过一个多月就要上小学了。最近,他周一到周五还在幼儿园里上暑假班。“放假前,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小学,以后我也要和哥哥姐姐们一样认真写字、算算术。”黄梓洛说。
早在黄梓洛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会让小朋友带玩具、书本等小物件到学校,分别标上价格,放到跳蚤市场去出售,小朋友们通过选购、算钱,在游戏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算术。“很希望刚进入小学时,也能有和幼儿园类似的运用‘游戏’元素教学,然后开展一些针对学生专注力的训练,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黄梓洛的妈妈朱晓淋说。
《勇敢的小火车》《旗之歌》《手机的规矩》《揭秘恐龙》《揭秘古诗词》……在黄梓洛的书架上,整齐地码放着许多书。“他很喜欢读绘本,放假后,有带他出去玩,就会去逛书店。”黄梓洛的妈妈朱晓淋说,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但是会尽力让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打下一些好的基础。让孩子们幼小衔接不等于“读、写、算”,孩子从幼儿变成小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他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会从心理、思想、行为三方面着手,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将来顺利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在朱晓淋看来,幼儿园和小学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她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让梓洛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为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本报记者 苏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