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吴小燕)在网上找工作,却难挡“高薪”诱惑,以个人身份证申办营业执照、注册对公账户。没想到,一顿操作下来,竟沦为犯罪“帮凶”。近日,诏安县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对许某、陈某提起公诉。
2022年2月底,许某在百度贴吧看到一则招聘广告,遂在留言处留下联系方式。不久,对方便找到许某表示雇佣其去负责办理营业执照及配套的对公账户,承诺负责安排食宿等,底薪4000元,成功办理一套还能再抽成1000元。
贪图待遇好、赚钱快,许某在明知对方办理账户用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支付结算,仍然接受工作,受雇于对方。于是,许某便开始在百度贴吧等发布“代办执照”的信息寻找客户。
不久,同样正在找工作的陈某看到信息后,与许某联系上了。许某以同样的套路,告知陈某只要提供身份证,办理营业执照及配套对公账户,供网络赌博走流水使用,就能获得报酬。陈某听后觉得这样赚钱又快又多,同意办理。
随后,许某安排陈某前往山东、河北办理营业执照及对公账户,后陈某成功办理两套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并出售。经查,陈某出售的两套对公账户涉案金额300多万元,银行流水1500多万元。
检察官提醒:用自己的身份证申办营业执照、注册对公账户就能赚钱,表面上看是“真香”,但真相是不法分子利用购买的对公账户、营业执照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出租、出借、出售和购买银行账户或者企业账户,除了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和5年内暂停所有非柜面业务及支付业务外,还可能涉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切莫贪图小利,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