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在国内生效以来,国内多个数字平台逐步加强无障碍适配功能的建设和推广,为视障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文娱服务,有效保障了视障用户的需求与权益。为此,数字平台做了哪些改变,又是如何为视障人士提供便利的呢?
“闭眼”打开电影“视界”
据统计,在中国有视力障碍的人群已有1700余万名。对于他们来说,电影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形式能让他们理解电影里的故事?有一种可以“闭眼”看的无障碍电影,提升了他们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赛车手的故事。2020年,赛车手徐太浪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伴随着《乘风破浪》电影的开场,讲述人的声音缓缓响起。最近,西瓜视频无障碍影院频道已上线超过100部电影,影片类型以动作电影、爱情电影、喜剧电影、悬疑电影为主,包含《美人鱼》《集结号》等火热影片;优酷视频则推出了无障碍剧场,不仅有《飞驰人生》《第一炉香》等电影,还有《回廊亭》无障碍版电视剧。
这些无障碍电影,在保留电影原音、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画面描述,不会改变电影时长。在对白之间,电影解说人员用视障人士能够理解、听懂的语言以及合适的语调、语速,描述着此时画面里“什么人在怎样的场景下做什么事,带有什么样的表情,以及正在进行怎样的内心活动”,帮助视障人士理解电影正在上演的内容。
无障碍电影突破了以往的观影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对视障人士的接纳与融合。“无障碍电影给我带来了一个沉浸的世界,有了解说员的描述,加上自己无穷的想象力,我‘看见’了电影。”一位视障用户表示。
有声书让视障人群告别“书荒”
由于视障人士的阅读形式具有特殊性,他们可“阅读”的书籍总量相对匮乏。据了解,在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数百余万种图书中,只有不到10%的图书,能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
近年来,有声书悄然兴起。其具备阅读门槛低,且与正常人快速视觉浏览速度相当的特点,更易被广大视障人士接受,已成为他们了解社会、参与文化生活的途径之一。如今,借助数字化技术,有声读物作品数量大幅增加,种类愈加丰富,喜马拉雅、网易云、蜻蜓FM等平台上不仅有人物传记、国学经典、儿童故事等文学出版读物,还有悬疑探险、古代言情、科幻机甲等小说,让视障用户不再遇上“书荒”。
此外,喜马拉雅等音频类数字平台,帮助不少视障人士利用声音优势从读者转变为传播者,为自己开辟了人生新道路。据了解,该平台上的残疾人主播已逾1万名,其中视障人群是最优秀的内容创造者及传播者之一。
无障碍适配打开新“视界”
据统计,在国内有视力障碍的人群超过90%的视障人士会使用智能手机了解资讯等网络信息,尽管看不到手机屏幕,但读屏软件可以帮助他们听到互联网的信息。然而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依然会遇到验证难、图片无法识别等问题。
随着无障碍适配功能的不断进步,类似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目前,已有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微信、QQ、淘宝、抖音等51款APP通过无障碍水平评测。对于视障用户来说,这些APP基本实现了与读屏功能、助听器等辅助设备兼容,实现主要功能流程中按钮标签和图片信息可读。部分APP创新功能,如支付宝上线“挥一挥”验证码,逐步替换原有的滑动拼图类型验证码便于视障用户操作;腾讯地图关怀版APP,不仅可以通过叮当语音助手辅助搜索地址,地图里还接入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地址等,方便障碍人士日常出行。
☉本报记者 林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