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健康

老人易摔伤 处理别盲目

⊙邬时民

摔伤是老年人经常发生的事情,有些老年人摔伤后喜欢马上自行用药,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老年人摔跤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环境不熟悉、视力减退走路不当心、酒后行走不稳以及药物、疾病的影响等。老年人发生跌倒,可能是某一种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如多次出现跌倒,应想到可能患有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律紊乱等心脑血管疾病,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均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病人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昏倒。这样就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如果自己仅在家里使用外伤方面的伤药,会耽误原发病的治疗,严重的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如非疾病所致的摔倒,最好也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治疗,因为老年人摔跤后往往会造成骨折,最好是去医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70岁的大妈来到一家医院门诊,诉说因为去超市买东西不慎摔倒,右腕摔伤5天了,自己热敷,以为养几天就会好,没想到越来越疼痛,手腕不能活动,而且睡不好觉。自己擦了活血药也不见效。后来经过医院门诊拍片检查,发现右腕桡骨骨折错位,后经医生及时手法复位,外敷膏药并打上夹板,才使得疼痛缓解,骨折得到固定。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所以伤后最好请医生检查为妥。

当医生检查确定没有骨折或韧带损伤后,如果只是单纯的软组织挫伤,自行用药是可以的。通常使用的是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药膏或舒筋活血的口服药,例如跌打丸、七厘散等,药店的OTC(非处方药)类药物也可以选择使用。

有的老年人摔伤手后想到的是马上热敷,其实受伤后的24小时内不应热敷,因为那样会加速局部出血和肿胀。正确的做法是在24小时后再开始热敷,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作用。

那么,摔跤受伤后自己如何初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折呢?很多人受到外伤后,在受伤的部位常有肿胀、疼痛或不敢活动的情况,有些患者在损伤的部位出现了和未损伤的部位不一样的畸形,或在伤腿活动时能听到骨错动的响声,临床称之为“骨擦音”,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老年人最容易四肢骨折,一旦发生四肢骨折,应立即用夹板固定患处。因为不固定让骨折部位乱动,会有损神经血管,造成麻痹。但固定不宜过紧,否则会压迫血管引起淤血。

固定的方法是: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然后在纱布外面用夹板固定。

当用夹板、绷带固定后,每隔30分钟用手指插进去检查一下,以确认松紧是否适当。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