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大家都想赚钱,但能轻松赚钱的方法却不多。最近出现了一个看似能轻松赚钱的项目,号称只要在手机上看看视频就能提现,甚至走路、睡觉、打游戏都能赚钱。这类软件打着各种旗号诱导老年人下载,产生信息泄露或上当受骗的隐患。一些年轻人也会中招,但年轻人的反诈意识较强,很快就能识破并及时止损,老年人就很容易深陷其中。我的母亲就“沉迷”于各种提现APP,希望编辑同志可以为我母亲阐明真相。
市民 黄女士
刷视频提现金、听小说拿红包,甚至走路、睡觉都有人给你“发福利”,有读者不禁感叹,在互联网时代,赚钱竟已变得如此容易?近年来,各类“赚钱”APP层出不穷,看似轻松容易,其实套路重重。此类APP以“轻松领红包”“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网民下载,却在提现中设置重重“关卡”,令人大呼上当,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借机“钻空子”,泄露用户隐私信息,设局欺骗用户。
用户:
宣传夸大其词
提现遥遥无期
看视频赚钱、听小说赚钱、走路赚钱……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每天起床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打开手机“赚钱”。
“每天一起床,我妈就打开手机外放歌曲,一放就是一两个小时,做家务也在听小说,还总是想拿我的手机刷视频领钱。”黄先生向记者吐槽道:“我母亲这一天恨不得长在这些APP上,手机永远连着充电线。”黄先生也曾从身体健康和风险隐患的方面劝过母亲不要沉迷于此,反被回怼:“你懂什么,做做任务就有钱赚,多好的事。”
“我很好奇,天上哪会掉馅饼,也下载了一个听歌赚钱的软件试一试。”王先生介绍,他所下载的“猜歌赚钱宝”是一个听曲猜歌的APP,软件称猜对歌名就有红包奖励,有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的提现额度可选,连续登录几天,每天猜对不同金额所需的歌曲数就能提现。当记者问到是否真的可以提现赚钱时,王先生表示:“确实是可以提现,但猜对10首歌才能提现1元,完成提现额度遥遥无期,根本就是夸大宣传,而且还要忍受各种弹窗广告,被莫名其妙地下载其他软件或者插件。”王先生果断将该APP卸载。
记者调查:
软件分为两类
均有“千层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提现APP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APP通常是较为知名公司的产品可以提现,但是金额较少,与其广告宣传并不相符,也存在一定套路。
如拼某多也上线了看视频提现的功能。记者点击其主页的“多多视频”,如果你是新用户,手机页面上就弹出了一只硕大的红包,点击后就有几分钱入账。如果是老用户,弹窗则是签到红包,红色框里的“领今日红包”不断闪动。并且,视频页面右侧还有两个名为“换取现金”和“微信打款”的图标,只要用户开始观看视频,这两个一红一绿的图标就开始跳跃闪动,十分醒目,还经常弹出文字提示及微信到款通知,每刷一条视频,还会得到“微信零钱到账0.01元”这样的系统语音提醒,俨然财富唾手可得。
但是记者发现,看视频的时长犹如“升级打怪”,最开始是看5秒领红包,随后就要看40秒领红包、看1分钟领红包,领红包的门槛不断加码升级。甚至还有更具噱头的“睡后收入”,即今晚刷1分钟视频,明天早上8点领金币,可谓是“躺赚”。然而当1分钟的倒计时接近0秒时,数字突然变了,膨胀为1分30秒,类似的情况会反复出现,最后,没人能搞清楚,这“1分钟”实际变成了多久。
另一类APP则是仅以提现为目的吸引用户,很难在手机自带的官方应用市场中搜索下载,多是通过浏览器上的非官方渠道下载而得。这些APP需要用户通过不断地做任务来赚取提现金额,积累到应用规定金额时再提现。但实际上完成一项任务后,这类软件会不断提高提现要求,根本无法提现。
除了应用市场,记者还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刷到了带有“走路也能赚钱花”“听书领红包”“快去试试吧”等字样的APP下载广告,以跳动的字符和夸张的宣传吸引用户下载。并且在点击的过程中很容易让用户“手滑”误触,不知不觉下载其他插件或APP到手机上。
律师提醒:
这是“陷阱”不是“馅饼”
可能涉嫌违法
记者查阅发现,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近一年来,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就有近20万单。
“如果提现APP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实际上并不能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福建诚正司法鉴定中心律师许小艳表示,一些提现赚钱APP还会以“拉人头”的方式要求用户邀请好友参与,以获得更多奖励,存在使新、老用户之间构成上下层级的现象,涉嫌传销,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此外,这些APP还可能在运行中非法搜集个人隐私,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等,这些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构成合同欺诈,严重者还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是‘陷阱’不是‘馅饼’,小心任务背后的信息泄露和诈骗风险。”许小艳提醒,中老年人更容易遭受网络诈骗,此前有调查数据显示,网络诈骗受害者62%是中老年人,面对提现APP的“千层套路”,子女也要多给中老年父母一些引导和劝说,帮助老年人提高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避免掉进各种网络“陷阱”。监管部门更要对“提现APP”加强监管和规范,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惩治,不要让“提现APP”游走于灰色地带,成了骗人的“钓鱼APP”。
☉本报记者 肖颖婧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