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则暑气尽化为寒矣。《汲冢周书》时训解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水不冰,是谓阴负。地不始冻,咎徵之咎;雉不入大水……十月。”立冬,添衣、冬藏,也是进补、饮食保健的好时机,民间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所以,民间杀鸡宰鸭或买羊肉、狗肉等,加当归、人参等药物炖食,也有用糯米、龙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因此杭州人此节习吃馄饨。
《遵生八笺〈四季摄生全录〉》记载:“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厉病。二十八日阳气未伏,阴气既衰,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立冬节气,也有传统的饮食习俗。
记忆中,每年立冬,母亲都会买来一只老母鸡,加入当归、酒等,在锅中炖了半天,久久飘着的当归、鸡肉的香气,在屋子里弥漫,绕梁三日,我馋坏了。接着,母亲便分着给每人盛了一碗,在竦辣的寒风中,吃着热气腾腾的美味鸡汤,一下子之间身上便暖烘烘的,似乎寒冷已远了。这是我对于立冬的最深记忆,一至立冬便会想到那碗鸡汤,温暖的家。
后来,家中也炖羊肉、等吃,甚感没有那碗鸡汤美味。还有不少卖羊肉、狗肉的摊子、火锅店,一到立冬,生意异常火爆,每每我在店门口徘徊,最终还是没有迈进去。《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的立冬时品:“铁角初肥,汤羊正美。白鲞并豚蹄为冻,脂麻灌果馅为糖。冬笋新来,黄虀才熟。至于酒品之多,京师为最。煮东煮雪,醅出江元,竹叶飞清,梨花湛白,窝儿米酿,瓮底春浓。药酒则史国公、状元红、黄连液、莲花白、茵陈绿、橘豆青,保元固本,益寿延龄。外制则乡贩南路烧酒,张家湾之湾酒,涞水县之涞酒,易州之易酒,沧州之沧酒。更有清河干榨,潞水思源,南来之木瓜惠泉,绍兴苦露,桂酒橘酒,一包四瓶,三白五加皮。虽品味各殊,然皆不及内府之玉泉醴酒醇且厚也。”其实,立冬进补还有不少时令美食,也并非一定要吃狗肉的。
冬天保健进补,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腊八粥、小麦粥、芝麻粥、萝卜粥、胡桃粥、茯苓粥、大枣粥等。以谷薯类食物,山药、红薯、芋头、大米、白面等,粗细粮搭配获得全面的营养;也可吃一些山药,多吃一些梨、葡萄、石榴等新鲜水果,达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止咳化痰、补肾涩精等。
立冬进补,不可盲目。中医养生,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凡虚证势在危急,补剂难容少缓亦必先问其胸宽者乃可骤进。若元气真虚,而胸腹又胀,是必虚不受补之证;若强进补剂,非惟无益,适足以招谤耳。此胸腹之不可不察也”,如果进补不当,反而没有益处。
现代生活水平好了,身体的营养并非缺乏,大鱼大肉的进补,不利于保健养生。适量食肉、蛋类,少吃肥肉,“食宜温、少寒凉”,坚持清淡和规律的饮食,可吃一些蓝莓山药、雪梨银耳汤、淮山药枸杞炖乌鸡、玉米莲藕排骨汤等,避免给消化和代谢器官增加负担,造成反作用。“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进补也应有所选择,以达到“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调和,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如吃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