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漳州朱子文化图片展在漳州市艺术馆开展。图片展将持续至12月4日。在此期间,广大市民、游客可走进漳州市艺术馆,穿越时空罅隙,开启一场寻访漳州朱子文化之旅。
朱子知漳影响深远
想了解朱子与漳州的不解之缘,来漳州朱子文化图片展现场定有收获。
展览共有四大部分内容,分别是:前言、摄影图片、文化印记、图画作品。
前言集中阐述了漳州与朱子文化的密切联系。朱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尊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特意参观朱熹园,并精辟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融通契合关系。他赞扬:“朱子民本思想与我们党强调的许多地方是相通的。”
漳州是朱子在福建主政的唯一城市,被誉为朱子理学南传重镇。800多年前,朱子知漳,通过整饬吏治、崇文重教、移风易俗等,让漳州逐渐由“俗未知礼”成为“海滨邹鲁”。至今,漳州多地仍有朱子的遗迹、传说。
今年1月,闽南日报社启动“寻访漳州朱子文化印记”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半年时间记者走访漳州各地,全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朱子在漳丰富多元的人生足迹及朱子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形成的10个新闻专版在文化印记板块做了集中展示。
朱子与漳州有不解之缘
摄影图片板块分为紫阳遗韵、朱门后学、理论研讨和文化传承四个部分。
在紫阳遗韵展区,集中展示了记者跋山涉水精心“挖掘”出来的朱子遗迹图片资料,部分地方此前鲜有人踏足,填补了文史资料方面的空白,值得欣赏、收藏。朱子治学理政的府衙“紫阳古署”、上山讲学的白云岩“文公故道”、游历云洞岩时留下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等石刻印记、紫阳书院内朱子题写的对联、为纪念朱子游览长泰罗侯山所建的仰止亭……岁月不居、物换星移,也许你很难一一踏足这些地方,但在图片展上,你仿佛穿越到朱子遗迹的现场。如果没有展出,你可能不会知道,原来也曾和朱子有过交集——比如,朱子在长泰视事踏过的石台阶,历经千年,石阶现依然保留在长泰区政府大楼前。
宋代以来,漳州鸿儒硕彦,代有传人。“朱门高弟”陈淳、“一代完人”黄道周、“士林名师”唐泰以及陈真晟、蔡烈、张燮、蔡世远、蓝鼎元、王咸熙等理学名家,在传承和弘扬朱子理学、正人心端民风方面身体力行,卓有成效,造就了漳州人明义理、讲志节、有担当、敢拼搏、重践履的优良品格,对台湾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都有影响。在朱门后学部分,对上述部分理学家做了介绍。
朱子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800多年前,朱子知漳,刊刻《四书》,促进了漳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朱子文化是漳州的文脉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传承,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平易近人。
近年来,漳州朱子文化研究与传承力度不断加大,成果日见丰硕。理论研讨和文化传承两部分,展示了2012年以来我市相继举办的五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现场情况以及一系列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
同时,闽南日报社组织文化学者和中小学名师,历时三年编撰《漳州朱子文化》系列读本,有助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了解和学习朱子文化。图书在新华书店上架,已售出3万余册。
图画作品板块的连环画,由我市艺术家黄启根创作的《大儒朱子》和画家曾庭亮创作的《北溪先生》组成。两组连环画作品各24幅,画面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旁有注释,拉近了观众和大儒朱子的距离。在这里,书卷中抽象的朱子有了模样,画中朱子是慈眉善目的饱学之士;陈淳代表漳州学子,勤奋好学,充满对恩师的敬慕之情。
“为了把朱子和陈淳这对师徒刻画好,我查阅了大量史料,以传统艺术家刻画的朱子形象为蓝本,再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去作画。”曾庭亮说。在“考亭求教”这一幅画中可见师徒情深,1199年朱子病于建阳,陈淳从漳州赶往建阳考亭探望并请教疑难,朱子十分欣喜并一一解惑。画中的深夜烛光、匆匆放下的包袱和雨伞、陈淳礼敬朱子、朱子认真点拨答疑等诸多细节刻画得十分动人。这个历史故事更是朱子和漳州缘分无尽的真实佐证。
此次图片展是漳州传承朱子文化的一项探索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积淀和资源优势,汇聚了广大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朱子文化爱好者的智慧和力量,收集了近年来与漳州朱子文化相关的大量影像资料,生动述说着过去,也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漳州朱子文化图片展,去回溯漳州文化史上因为朱子而耀眼的“高光时刻”!
■本报记者 张 晗 王怡婧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