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

“福小宣”开讲之前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文 张 旭 图

争取时间,在僻静处练习。

连日来,各地“福小宣”成员分赴全市各单位、企业、学校开展了一场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讲台上,这些宣讲团成员从容不迫,娓娓道来。那么,他们是如何准备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芗城区的一名宣讲员,“参与”了她的宣讲筹备。

早上8点半,“福小宣”成员余萍一踏进西桥街道延安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78岁的蔡惠惠老人便迎面而来。老人就住服务大厅隔壁,没事总喜欢来跟大家谈天。知道今天余萍会来,特意一早前来等着她。

而一向乐于和群众打交道的余萍,今天却无法安心与老人话家常。上午10点在社区有一场由自己主讲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因为心里没底,她提早来到社区,为的是争取时间提前将宣讲内容再梳理一遍。

延安社区是余萍所在单位的挂钩社区,辖区内居民多为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作为一名90后,余萍对老年生活并不熟悉,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区老人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主讲人的她,心里着实没把握。

不仅如此,语言也是一道关。对着一群耄耋老人讲课,闽南话必是首选。在芗城本地长大的余萍从小讲的是普通话,只能偶尔来几句闽南语。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闽南语讲得好、讲得透,对她来说,难度不小。

为了这场宣讲,余萍拿出了读书时的拼劲。

她专门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老年人最关心的部分——养老、医疗、物价等。把握不准的地方她请教党校老师,笔记记了半本。日常工作生活中,余萍也全部改用闽南语交流,在家还拉着长辈不断练习。

虽做足了准备,可余萍向老人讲课仍心存疑虑,特意一大早到社区准备,没想到一进门就被热情的蔡阿婆“拦住了”。

余萍眼前一亮,蔡阿婆是社区的老住户,对社区情况最有发言权,何不跟她好好聊聊,也算是宣讲之前的热身。

“蔡阿婆,最近您身体好点了没有。”余萍满脸带笑迎了上去。

“好多了。好日子都让我赶上啦!”独居古城老房子的蔡惠惠老人感慨道,前阵子高血压住院收到了社区“夕阳红”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关心,还教会了她许多养生保健知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到,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夕阳红’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为了让社区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余萍说道。

“之前我觉得党中央的报告离我们老人家很远,没想到跟我们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老人拉着余萍的手说。

“如今,社区虽提高了对老人的工作热情和服务质量,但离专业化服务还有差距。”延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雅玲也加入了谈话。“很快我们将借助西桥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的力量,帮助解决老人一日三餐、日常照料和心理疏导等问题。”

余萍在旁一边听一边记,本子上的笔记又添上了重要一行……

窗外雨霏霏,窗内暖融融。10时许,余萍在一群老人的簇拥下开讲了——“大家好,我是芗城区‘福小宣’宣讲队的余萍……”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