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闫 锴)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1BP(基点);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4%,环比下跌14BP。记者了解到,尽管眼下结构性存款收益有所下跌,然而投资者的热情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具体来看,与上月相比,挂钩汇率、黄金、股票、基金等不同标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均有下跌。通过对比中、农、建、交4家国有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可发现,1月份农业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66%,环比下跌1BP,在四家银行中垫底;建设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88%,环比上涨2BP;中国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1%,环比下跌5BP;交通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94%,环比下跌56BP。除了建行,其他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均下跌,交行跌幅较大。
的确,近两年结构性存款市场逐渐降温,规模大幅压降,收益率也在持续走低。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已连续8个月下跌。不过投资者的热情似乎并未因此降低。2月9日,记者登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发现,共有11只结构性存款正在发售,其中有7只显示额度紧张。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今保本理财已成为“过去式”,结构性存款因其投资成分为“存款+金融衍生品”而被不少保守型投资者视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因此就算收益有所下降仍有受众群体。
银行工作人员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存款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重点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其挂钩的衍生品种类,二是正确理解“保本浮动收益”,即产品收益随挂钩标的表现变动,银行保证结构性存款的本金和最低收益,但不保证能实现最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