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

市残联以文明创建为引领,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变“坐等业务”为“上门服务”——

扶残助残,从“小窗口”到“家门口”

残疾人代表在助残志愿者帮助下,走进市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

近日,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东山彩蝶湾等地陆续迎来一批批特殊游客参观游玩,这是市残联文化惠残“五个一”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市残联以文明创建引领扶残助残的生动实践。

自2021年被列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以来,市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事业人道、公益、文明的优长,积极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引领各项工作争先争优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将就业、康复、无障碍等业务送进残疾人家中,也将温暖、爱心和服务送到残疾人身边。

排忧解难 扶残业务上门办理

平面设计、生产工人、后勤人员、电商客服……一个个岗位在我市11月份残疾人就业常态化线上招聘会的页面上专门面向残疾人开放,让他们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挑选。今年来,市残联依托福建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每月举办一场常态化残疾人就业线上招聘会,将适配岗位送到残疾人眼前。

走出家门,对很多残疾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市残联主动转变服务意识,改革残疾人服务模式,从“坐等业务”变为“上门服务”。将残疾人业务从“小窗口”搬到“家门口”的一小步,也是市残联以文明创建引领残疾人工作主责主业深入落实的一大步。

早在2021年,市残联便上线残疾人证网办系统,实现残疾人证办理“最多跑一趟”,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上门评残”服务,让残疾人“一趟不用跑”。3年来,推动落实全市残疾人新增就业共11619人,通过“一人一策”跟踪服务实现今年全市有就业意愿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100%;推进康复服务、辅具适配送上门,实现康复救助精准化,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100%。今年,累计投入资金528万元为1200余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让残疾人足不出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乐享居家生活。

有爱无碍 助残服务贴近身边

11月20日上午8时30分,漳州市扶残助残美发美容志愿服务队的理发师们准时抵达福乐盲人按摩中心。“我们盲人去理发店不方便,每个月20日,义剪团的理发师都会来帮忙剪发。”市盲人协会会长陈腾文笑称,感受到了市美发美容协会志愿者们“从头开始”的关爱。

像这样的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在漳州共有31支。近年来,市残联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倡导弘扬扶残助残传统美德,创设“残疾人开放日”“爱心门店”,建设专业化助残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爱容融”阳光助残行动、“益心为你”心理健康关爱公益行动等助残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由市残联组建为一个“爱心联盟”,每月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近距离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义剪、义诊等基础的生活服务,还满足残疾人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特殊需求,志愿服务正在不断常态化、专业化、个性化。

自2020年12月首次开展“爱容融”阳光助残行动以来,累计开展活动60余场,服务残疾人及社区居民6000余人次,2022年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精彩不停 文化活动走进家庭

今年10月,一场热闹的慰问演出不仅让龙海区东泗乡“爱心助残驿站”里的残疾人拍手叫好,也将“十里八村”的残疾人朋友都吸引至此,共享一场文艺盛宴。

“爱心助残驿站”是就近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社区服务站点,我市目前已建成30个,如今也成为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的平台和载体。“文明创建不仅要聚焦物质文明,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也要关注精神文明,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市残联二级调研员王东升说。

自2022年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以来,漳州市残疾人家庭乐享文化的步履不停,“五个一”体验,已惠及700余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文化惠残项目的实施,不仅把文化体育活动送到残疾人家里、身边,也引导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市残联还将不断建立健全文明创建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让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广大残疾人的福祉,使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让全市近30万名残疾人兄弟姐妹共享漳州城市文明进步成果。

⊙本报记者 黄天航

通 讯 员 林美贵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