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一天,华安县仙都镇党委书记郑家聪一大早来到大地村,对近期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回访。
一走进村民刘福枝的家,郑家聪就拉起刘福枝的手关切地问:“阿伯,我看您院子里倒塌的围墙已经建起来了,家里也都装修好了吧?”刘福枝连连点头,笑道:“多亏了书记的提议,围墙重新砌起来后,院子里干净又整洁。墙外的路也宽敞了,我这一米地让得值!”
华安县于2022年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名单。仙都镇大地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华安)土楼——大地土楼群所在地,是改革试点核心区。刘福枝的家位于大地土楼群不远处,他家围墙外原本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村道,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行,交通很不方便。今年初,刘福枝家重新装修,旧围墙已破败不堪,得知此事的郑家聪帮刘福枝算了一笔“邻里和睦账”:由镇里拨款1.8万元帮刘福枝修墙,他家的围墙则“退后一米”为村民让路。就这样,通过对比算账,两米宽的村道被拓宽到三米左右,周边村民来往更方便,刘福枝家的院子也修好了,刘福枝和邻里实现了双赢。
“四对比、五算账”群众路线工作法是华安县龙峰乡(今仙都镇先锋村)在上世纪50年代开展整社工作中总结提炼的经验做法。郑家聪说:“如今,‘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不断发展丰富,帮助我们农综改项目攻坚找准了发力坐标。”
从刘福枝家里出来,郑家聪又马不停蹄来到由五凤楼活化利用改造的竹艺馆装修现场,为屋主蒋锦花夫妇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
竹艺馆的装修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但年近70岁的蒋锦花夫妇对竹艺馆后续是否能盈利仍有疑虑。他们不断打量着换了“新装”的老屋,欲言又止。郑家聪将老人的担忧看在眼里,宽慰道:“别担心,您看老屋装修得多漂亮,竹艺馆的运营商闽南志大地古韵已经就位,马上就能开始运营。到时会有不少游客到这里体验竹制品制作,等有了收益屋主还能分红50%,多了这笔额外的家庭收入,你们养老都不用愁了。”听了书记的话,老人悬着的心渐渐放下。
五凤楼的活化利用是大地村农综改项目的工作重点。村中共有84座五凤楼,多是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部分楼内还有村民居住。征迁工作涉及近200户人家、60亩地,是项大工程。大地村党支部副书记蒋地辉回忆道:“在半年的征迁工作中,每到一户,郑书记就给村民比起‘产业谁旺’‘环境谁美’,算起‘共同富裕账’‘家庭收入账’。‘四对比、五算账’成了我们的工作法宝,征迁签约率达到100%。”
如今,仙都镇大地村农综改项目已完成一期9栋五凤楼的活化利用改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项目一期的五凤楼将被打造为特色民宿、文创产品销售基地、竹艺馆、茶咖博物馆等,预计于6月开放。
“今年是农综改项目的收官之年。希望项目完工后,能丰富仙都镇的旅游业态,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站在大地村农综改项目的施工现场,郑家聪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