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健康周刊

护士节,一起来倾听“天使心声”

漳州市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 蔡惠贞:

漳州市中医院 血透室护士长 林海燕:

漳州市第四医院 四病区护士长 黄君婷:

漳州市妇幼保健院 门诊护士 戴雪虹:

漳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护理负责人 黄燕惠:

漳州市急救中心 急救科护士 叶彬斌:

编者按

一顶燕尾帽、一袭白衣、一脸微笑,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从忙碌的门诊到寂静的病房,她们用青春护航人生,用敬业谱写生命的赞歌,用微笑抚慰患者的心灵,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在第113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她们的心声……

作为一名院前急救者,我的工作是进行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为患者从现场到医院路途中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每次24小时值班后,我常常会感觉很累,但是每当看到急危重症患者因我们的及时救治而使病情得到好转时,又觉得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和我的同事始终坚守“与死神抢速度,和天使比爱心”的职业信条。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人间百味,愿我们能成为健康的使者,驱除病魔,托起患者生活的希望!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整理

ICU就是重症监护室,一个生命最脆弱的地方,也是承载希望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又是陪伴患者最亲的“家人”。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为患者无菌吸痰、翻身扣背,给患者喂饭,甚至是一次次的心肺复苏、一支支肾上腺素的注射……我们夜以继日守护一方天地,只因挽救生命是我们的使命。护理,是我们的责任。坚守,是我们的担当。因为有爱,我们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整理

有人称护士为“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般逍遥。从业十余年,我每天都与无数的小天使们相遇,我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为新生儿采血时,我不仅要确保操作精准,更要给予他们最温柔的呵护。每次采血,我都小心翼翼,生怕给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带来一丝不适。看着家长们信任的眼神,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我将继续以专业、细心和爱心,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为他们的人生旅途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整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精神疾病这个词,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八年前,我走上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精神病患者面对面的接触。从对精神病患者的漠然无知、心存恐惧,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从而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在病痛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更需要的是身边人的关怀与关注。对患者“同理心”,患者才能“同你心”。同理心不是同情,而是放下姿态,聆听对方,以专业抚慰患者,以仁爱温暖心灵。■本报记者 杨婉真 整理

“以病人为中心”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从事护理工作30余载,从ICU到血透室,护理工作虽然艰辛,但每一次成功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时,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都会涌上心头。护理,需要一颗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心。这不仅是需要精湛技能的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护理是一场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了人性的光辉,也理解了生命的价值。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相信有爱就有希望。

■本报记者 林昕蓉 整理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我们漳医护理人坚持的职业信条。从业35年来,我见证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也领略过生命的顽强和奇迹。我深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我们是患者的护理者,更是他们的倾听者、安慰者和支持者。每当看到患者因我们的悉心照料而重获新生时,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护理岗位上,为患者提供专业、温馨的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 杨婉真 整理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