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国伟
在家乡闽南话里,茶又被叫做“茶米”,把茶当成米,等同于一日三餐不可缺。到哪可以什么都没有,唯独不能没有茶。不管是富裕人家、商铺店面还是普通人家,家家户户必备茶招待客人,是否好茶倒在其次。倘若没有茶,不管客人是否要喝,都会被认为失了礼数,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也显示主人的礼貌涵养。客人来访,甚至只是初次见面,坐下第一件事必先泡茶再说,男女老少,不论识不识字,都认这个理。
喝茶,是件雅事,不管你懂不懂茶,都可以附庸下风雅,绝无半点讽刺味道。只要端起茶杯,周围的氛围就会变得舒缓、祥和,仿佛进入慢节奏,绝不会是剑拔弩张、血脉偾张,而是褪尽了火气,如同入道。喝茶,喝的不仅是茶,更是种心境和追求。
茶,是草木之精华。在茶壶里放些茶叶,用刚煮沸的开水从高处往下冲烫。顷刻间,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随水涌动撞击壶壁,在沸水里释放茶生长过程中所积蓄的所有生命活力,慢慢溢出茶味,舒展原本皱巴巴或蜷曲的茶叶,还原茶原有的形态,并把透明的水染成茶色。水不再是一无所有,而变成富含多种元素的茶汤,犹如一场魔术。白色的热汽在眼前袅袅上升,茶香漫溢室内,如有烟雾缭绕,令人想起重峦叠嶂的山林。
若是仔细想想茶的生长,你会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和恩泽。尤其是那些来自高山上的茶,在岩石间迎风生长,日夜被雨露滋润欣然生长,仿佛看到茶的一生。说茶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也不夸张,无论空气、环境都是纯天然无污染,得大自然神韵,故能成为好茶。比如福建的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的乌龙名茶,尤其以大红袍为最佳。何为岩韵?茶树生长于岩缝中,有岩石味。尤其是武夷山正岩区这片地方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且在岩壁和溪涧边又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一年四季,这里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熏染着茶树,形成岩茶独有的花香,故岩韵的特征是“岩骨花香”。这如同人生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芝兰者久自芳。
为何会有茶道?在我看来,喝茶的种种讲究就是教导人们,要敬畏大自然。每一片茶叶的长成和获得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多少大自然的造化和孕育,值得人们倍加珍惜。茶是用品的,不能像喝白开水一样牛饮,那是暴殄天物。通过喝茶,人们学会敬重草木,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回归平静,反观自我,学会归心、思索,茶的内涵开始显现。
但喝茶终究是佳事。三五人围茶而坐,以茶为圆心和焦点,辐射周围每个人,形成场域的氛围。喝酒需要互相碰杯敬酒,一句接一句,营造热闹的气氛。喝茶却不用,只需招呼一声,各自随饮,恬淡闲散。即便有时短暂无言,只喝茶也不会冷场和尴尬。倘若是好茶,忍不住掀开盖碗闻闻,再举杯拿到鼻子前左右闻之,嗅茶之香,周围顿时飘浮起一个品茗的时空。轻啜一口在口中慢慢摇动、缓缓下咽,品茶之真味,悠然入茶境,种种滋味从心涌出,开始说茶。懂茶者,茶之品质、特点等历历数来;不懂茶者,只说一个好喝、有香气亦可,也都是雅事。
喝茶,喝的是兴致和心情,而不只是茶本身。有好茶固然好,可以多品评;无好茶亦可,能把普通茶喝得有味、有情、有境,这才是喝茶的妙处。茶可多人对饮,也可一人独饮,自成情境和趣味。茶要热着喝,因为有些烫,只能慢慢品味,颇有人生哲理。捧起茶时,心是向内收的,觉得世界为之沉静,人为之专注,可以思索很多事情,进入属于个人的时空。如同参禅,借用一个话头,聚心一处。一个人,一杯清茶,就足以营造出一个淡而有味的世界。
都说人生如茶,似也不似。生活大多是平淡时刻,正如茶越喝越淡,必须习惯这种长久的味道。但有时也不需要奢谈太多意义,只要能安享此刻就是幸福时刻和人生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