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年收治门诊患者4.9万人次,同期增长3.14%;住院病人1469人次、同期增长716%;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已成为诏安县山区医疗、保健中心,正全力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
这份成绩单,来自一家山区卫生院——诏安县霞葛中心卫生院。
在许多乡镇卫生院苦于留不住本地患者的今天,这家距诏安县城80公里、距离漳州市区150公里的偏远山区卫生院,如何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大提升,最终完成华丽转身?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摒弃“等、靠、要”
自力更生提升造血能力
霞葛中心卫生院位于诏安县山区中心集镇,辐射乡镇有霞葛、官陂、太平、秀篆等山区乡镇,服务人口约22万人。
按理说,卫生院不缺患者。然而在此之前,由于就在高速公路旁边,霞葛镇的患者很多都往漳州市区甚至广东跑,卫生院难以把患者留在本地。
“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的服务能力跟不上。”霞葛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景光解释道,卫生院服务能力要提升,医疗基础配备很关键,“以前群众来看病,很多检查都做不了,病也没法看,下次肯定就不来了。”
怎么办?第一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可问题也来了,钱从哪里来?
“我们摒弃‘等、靠、要’,坚持自力更生。”陈景光表示。
一方面,积极争取辖区乡贤支持,筹集资金72.4万元购置监护型救护车、各类护理床、休闲椅、引水设施等。
另一方面,通过开源节流,三年来共自筹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建设急救站、犬伤门诊,购置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仪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依靠自力更生,霞葛中心卫生院保障了业务拓展和诊疗需要,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建设专业急救站
打造乡镇级24小时急救服务
霞葛是山区镇,远离城区且道路状况较差。外伤、急诊急救病人多,能否最大限度抢救病人,对当地卫生院是极大的考验。霞葛中心卫生院的做法是,斥巨资建设专业急救站,打造乡镇级24小时急救服务。
4月10日清晨6时,太平镇元中村一名74岁老人,因突发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被送到霞葛中心卫生院急救站。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患者症状和心电图提示,医生判断患者极大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危急,在场急救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相应急救处理,随后马上派出本院急救车和医护团队,将其转诊至漳州市医院进一步诊治。由于送医及时,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久后即转危为安出院,目前健康状态良好。正是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为患者及时救治争取到了黄金时间。
据了解,霞葛中心卫生院急救站自2021年运行以来,在上级专家帮扶支持下,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危急重急救抢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急救站累计接诊近万人次,出车1200多车次。其中,处置各类创伤1200人次,处置毒物及一氧化碳中毒近百人次,抢救转运各类危急重病患者500多人次,取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开设特色门诊
提供针对性医疗服务
今年5月,诏安县官陂镇公田村村民张友梅不慎被狗咬伤,左手背及掌心各有一处伤口,且伤口较深,流血不止。随后患者紧急到霞葛中心卫生院就诊。医生接诊后立刻为患者进行伤口清洗、缝合,并接种狂犬疫苗。
“以前被狗咬伤了,要到县城医院接种疫苗,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接种狂犬病疫苗,太方便了。”张友梅说道。
近年来,霞葛中心卫生院结合辖区病种特征,紧贴群众就医需求,提供重点针对性医疗服务内容。除开设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外,卫生院还针对农民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腰腿、颈椎、脊柱等伤痛问题多的特征,做强中医康复理疗服务,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解决群众伤痛之苦。此外,针对慢性病患者多且大多缺乏规范治疗问题,卫生院及时派出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专项进修学习,定期邀请上级专科医生来院讲学、指导,并针对性配齐配强药品和治疗设备,现初步形成慢病治疗专科特色。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尿毒症患者血透不方便的问题,计划用1至2年时间建成拥有血透机10台以上、日均服务50人次规模的血透室,方便群众就医和减轻群众费用。”陈景光说,今年已投入260万元配备CT、电子胃肠镜。预计7月份可开展相关检查服务。
■本报记者 杨婉真
通 讯 员 沈铭洺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