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持续的高度紧张突然“失压”,距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这样一个特殊的“空窗期”,考生们都在做些什么?由于高考前后考生身体和心理会出现反差,部分人易患高考综合征,或陷入迷茫状态,没有方向;或过度放松、无所事事;或忧虑焦急,不知所措。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谨慎对待。专家建议,在适度调节之余,要合理规划。
考生 轻松休闲为主基调
“睡到自然醒,在高中期间基本上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许多高三学子向记者表示,尤其是备考期间,神经紧绷和体力透支的状态让人感觉疲惫不堪。因此,面对时间充足的假期,摆脱高中求学时“睡眠短缺”的状态,睡个好觉成了很多考生最迫切的愿望。
很多家庭选择在孩子高考结束后计划一次出游,父母陪孩子在旅行中度过一个轻松的假期。家住市区的方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一家人正在做攻略,目标城市是南昌和西安,“正好趁着这个长假期,去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假期好好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空间,是最愿意做的事。“之前一直都在学校寄宿,在家待的时间很少,赶紧好好布置一下自己的房间。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家长会把手机电脑平板‘三大件’配齐,真是很开心。”为迎接大学生活的到来,家住芗城的高三学子林思晗语气里满是欣喜。
作为漳州一中羽毛球队员的高三学子吴梓昊,已获得自己心仪高校预录取的好消息。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考驾照、到母校训练羽毛球、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均被排上“充电节目单”。“上午如果练车,下午就去打球,总之,时间安排得挺紧凑的。”在吴梓昊看来,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新的学习历程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一直鼓励她利用这段时间练习几首拿手的曲子,大学期间,肯定会有一些地方派得上用场。”家住龙海的甘建强告诉记者,他的女儿甘霖就读于龙海一中,参加完高考后,最喜欢做的事是拉二胡。由于高中阶段学习比较紧张,兴趣爱好方面的学习只能先放一放,利用这个长假正好可以好好地过把瘾。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共处。”不少家长认为,高考结束只是人生阶段的一个新起点,放松不等于放纵,考生们应对在适度调节之余,合理规划好三个月假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锻炼身体,并对自己想要提升的技能投入一些时间。
段长 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
漳州五中高三年段长赵小晖认为,这段时间,学子们可以趁着闲暇,提早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正所谓,考得好,也要报得妙,如何在高考报考中做到精准填报,避免出现高分低报,分数浪费,或低分高报,考生滑档等情况,赵小晖提出了几点建议:
详细了解招生录取政策。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的高校招生政策规定,以及拟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不同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太一样的,对不同院校和专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重点查阅省招委会、省教育厅印发的政策文件,多了解意向院校的招生简章。当然,如果考生有空也可以前往心仪的学校实地考察。
认真阅读填报志愿权威资料。要认真阅读省教育考试院编印的《福建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福建省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以及后期会公布的2024年福建省高考考生成绩分布统计表(物理科目组、历史科目组),详细了解各高校在闽招生计划、近年录取情况等相关参考资料。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成绩排名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不要迷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谓“权威数据”“权威分析”。
准确理解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梯度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若干志愿有先后顺序,每个志愿只包括一个院校专业组。梯度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考生的高考志愿是投档的第一要素。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录取批次设置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档一投”,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检索,当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时即被投档。
赵小晖建议,考生也可以向已经考上大学的师兄师姐请教有关志愿填报的经验。
心理教师 接纳情绪 合理宣泄
针对一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漳州三中心理专职教师杨滨妮表示,有一部分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不适应漫长的暑假模式,突然没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表现为价值感缺失,出现迷茫状态。考生方面,可以尝试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也要注意适时减少社交,控制无益信息的获取,减少焦虑传递,来到现实中,去和真实的朋友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家长方面,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人,应帮助孩子转变不合理认知。高考固然重要,但人生是旷野,赛道很多,高考更像一个起点,而非终点。父母应帮助孩子客观看待分数,改变“高考发挥失利,人生就完了”的不合理认知。通过接纳情绪、转变想法、合理宣泄,来进行调节。
针对一些学生担心考不好,如何调整心态,作为家长首先应及时观察考生的情绪及行为多与考生沟通,陪伴考生平稳度过等待期。高考可以说是一场心理应激过程,孩子可能会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些反复焦虑的情绪,建议父母尽量不要追问孩子考得如何,不要让孩子再去回忆考场的发挥,不翻旧账,以温和、理性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并做出正确引导,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情绪宣泄环境和充分的情感支持,同时建议安排一些轻松愉悦的户外活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本报记者 苏水梅
老师寄语 厦大附中党委书记廖建勤:做一粒好种子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希望你们在未来做一粒好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就是能够经得起诱惑与打磨,向上生长就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高考以一种安静而自然的方式将稚嫩的你们推向成长,高考是成人礼,更是分水岭,是人生初始阶段的结束,更是成熟壮大的开始,在人生新阶段,摆在你们面前的仍然是一张张试卷,但那上面只有“人生”这一道题目,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紧扣“成长”这个关键词来作答,因为人的成长永远在路上,成长就是去寻找自己的可能,寻找自己的答案,依我看,所谓“成长”就是能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寻找自己的笃定,寻找自己的方向。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杨绛先生说:“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唯有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曾经我们如此期待周边赞赏的目光,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高考过后,我们发现幸福是如此简单,与颜值无关,与父母的成就无关,与曾经的许多无关。但是你们还需要记住,你们是社会的部分,是人类的个体,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如美国作家海明威也曾说:“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岛少了些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活给自己的,我们活着最好的样子,就是让周围的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和温暖。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就可以让国家社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