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08版:体育

以多彩的“底子” 探多样的“路子”

——全国体育产业基地百花齐放

据新华社电 幅员辽阔的中国孕育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丰厚土壤。近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体育产业基地乘风而上,依托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以多彩的“底子”,探索出了多样的“路子”。

日前,2024年全国体育产业基地工作会议在威海荣成市举行。会议上,多个基地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基地的发展经验。

植根于独特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山东威海市共孵化创建19个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该市的渔具、桨板、休闲钓鱼艇、救生艇、冲锋舟等特色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威海荣成市,房车生产成为当地的招牌产业,现有规模以上房车生产企业10家,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50余家。2023年,荣成房车销量为16000余辆,荣成的房车连续多年占全国房车出口量的五成以上。2022年,威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332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5%,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于建勇表示,各类产业基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注重政策引导,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找准定位,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明确、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和企业。“体育产业基地作为体育产业的先行试验田,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发展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为体育产业创造新经验、提供新范例、激发新活力。”于建勇说。

截至2023年底,全国范围内命名和认定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共235个,其中示范基地50个、示范单位98家、示范项目87个。于建勇介绍,2023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体育企业数量达到52731家,吸纳从业人员114.43万人,示范单位吸纳就业69286人,示范项目带动就业103.27万人,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社会效应,成为体育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托,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于建勇表示,下一步,产业基地将从培育赛事经济、打造消费能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守好安全底线等方面落实体育产业工作重点,提升示范引领作用。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