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在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最新一期《零点故事·我的支教故事》报道中,我们发现了一位漳州教师的身影。
她就是前不久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暨成人礼上,“娜扎”们都来找合影的那位叶老师——叶思泓。本报6月6日以《“叶老师,我成人了,要与您合张照!”》为题,娓娓道出叶思泓与木垒中职学生的情缘:“成人礼现场有个环节是给高三老师献花,而她成了唯一的高三没有教学生,但也在接受献花行列里的老师。”
近期,叶思泓刚结束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活动,回到家乡漳州。昨日,央视的这则《两次支教 与妈妈的“双向奔赴” 》报道长4分多钟。根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数据,这则新闻累计已有73万的观看次数。
母女“双向奔赴”
本报多次关注
2023年2月,来自漳州一职校的叶思泓随教育部“组团式”援疆漳州市支教团队,投身大西北,先后入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木垒县中学支教。此前,叶思泓有过一段援宁的经历——2021年在宁夏中卫职业学校支教。
两次支教大西北,叶思泓可谓追寻母亲叶惠枝的脚步。叶惠枝是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原二职校)高级体育教师,2012年援宁,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四中支教体育; 2020年援疆,到吉木萨尔县二中支教,承担起八年级三个班的体育课和校田径队训练工作。
叶思泓两次支教的过程中,母女俩在电话里讨论最多的,就是教学工作。妈妈时常鼓励她,“没有什么困难不可逾越,加油。”班上的孩子成绩提高了,她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叶思泓认为自己和妈妈是“双向奔赴”。到新疆后,她特意去了叶惠枝当年支教的吉木萨尔县,拍了一张和妈妈同场景的照片。
2021年以来,《闽南日报》多次关注叶惠枝叶思泓母女的支教事迹。《母女支教大西北 异地共谱“山海情”》《教师·母女·战友》《新疆木垒大雪纷飞,我心向阳不负韶华》《叶思泓:“我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共情。”》等文章先后刊登见报。
她们“亮相”央视
讲述支教故事
今年6月,那篇《“叶老师,我成人了,要与您合张照!”》一经刊出,迅速引发关注。闽南日报公众号及时转载,关注度持续升温。感人的事例打动了央视总台记者刘飞飞。她很快联系上叶思泓,深入实地采访,并视频连线叶惠枝。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一批学子,离开城市,走进乡村,从一个校园来到另一个校园,成为支教老师。央视新闻频道适时推出《我的支教故事》系列报道。我们是在《闽南日报》等媒体的新闻里看到你和妈妈的支教故事,觉得挺有意思,就想做一期采访。”刘飞飞清晰地说明来意。
经过采访、拍摄、剪辑一系列流程,《两次支教 与妈妈的“双向奔赴”》报道收入《零点故事·我的支教故事》系列,昨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于是,叶思泓和妈妈叶惠枝平生第一次“亮相”央视。
受宠若惊之余
不忘师者初心
叶思泓想不到自己和母亲居然上了央视。“学生、同事、朋友发现后,第一时间给我发信息。早晨醒来,微信就跳出一连串喜报。”叶思泓不免受宠若惊:“能上央视新闻,无疑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感到很荣幸。应该说,援疆支教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都书写着各自平凡的精彩。”
道别她的学生、道别她在新疆结识的干亲——央视的报道里,叶思泓几个忍泪的镜头挺感人,足见她对新疆的眷念:“我舍不得这里最大的一个原因,也是舍不得这里的人吧。我也想把我的爱留在这里,如果需要的话,我还是会选择走出来。 ”
回顾两段支教经历,叶思泓简简单单道出“顺从内心”四个字。她这样剖析自己的初心:“我从孩子的眼中看到渴望知识的眼神,这让我很感动。作为师者,我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勤恳,不懈怠。凡事尽己所能,但求无愧我心。”
⊙本报记者 黄舒哲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