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工人驾驶收割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收割苜蓿(无人机照片)。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利用多层拉伸膜把收割的紫花苜蓿打包成高1.2米、宽1米的圆柱形“草罐头”,确保发酵后的牧草不易变质。基地负责人马宏伟告诉记者,“草罐头”发酵后会产生乳酸菌,保质期可延长至2-3年,进一步提高牧草的品质与利用率。 新华社发
7月4日,工人驾驶收割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收割苜蓿(无人机照片)。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利用多层拉伸膜把收割的紫花苜蓿打包成高1.2米、宽1米的圆柱形“草罐头”,确保发酵后的牧草不易变质。基地负责人马宏伟告诉记者,“草罐头”发酵后会产生乳酸菌,保质期可延长至2-3年,进一步提高牧草的品质与利用率。 新华社发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