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教育周刊

“研”途悦读天地 “学”中穿越古今

闽南日报社青少年研学之旅(第六季)圆满收官

▶参观浙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前沿机械装备。

▲探访岳王庙

◀在手工艺活态馆,每个孩子由非遗传承人指导学习织布,操作织布机亲手织成一条手帕。

7月7日,随着最后一位营员在漳州动车站被家长接回,闽南日报社青少年研学之旅(第六季)圆满收官。7天6夜的行程,42位“漳州小水仙”带着期许出发,满载收获而归。

本组图片

由 林斯凯

提供

游览·见识·实践·思辨

杭州素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四方。历代名人在杭州留下的历史传说、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故居旧所等各类资源十分丰富,使今天的国人依然能够乐享千年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精神滋养。

西湖、岳王庙、浙江大学、浙江省博物馆、长龙航空、桥西历史街区、京杭大运河……研学杭州,就如翻阅一本集历史、地理、文化、科技等学科“大融合”的宝典。“漳州小水仙”移步换景,放飞心灵,徜徉于一场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或化身宋“潮”人,与岳飞一起“壮怀激烈”;或走近“大国重器”,向浙大硕博当面“取经”……

欣赏演出《宋城千古情》、探寻镇馆之宝、学习礼仪文化、掌握安全技能、矫正形体姿态……这些小营员在此趟沉浸式旅行中完成了“教育+实践”。听“盾构”讲座,他们感悟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登雷峰塔,他们领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和古人的智慧;在小型织机前,他们动手体验粗布的织造流程,管窥古老文化的精湛工艺。体验式学习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更大的世界,在寓教于乐中触发更多的思考。

本次研学营建有微信群,一些家长在关注孩子动态之余,也隔屏“游”了杭州。营员张郑萌的妈妈郑青莹表示:“孩子这次的行程收获满满。群里发的信息、照片我都会看,有时‘爬楼’翻前面的聊天记录也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从中也学了不少东西。”营员芃泽、芃宇的爸爸王晓伟表示:“闽南日报社的研学活动很棒,超乎预期。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让孩子在游乐中长知识。期待明年能再聚。”还有几位营员的妈妈表示,已有周围同事表示,明年再开营,也要让自家孩子来参加。

友谊·成长·感恩·展望

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定格美好的回忆。研学期间,孩子们朝夕相处,新朋友渐渐变成了好朋友。

7月5日晚,研学返营,一场生日party突然来袭。“今天,在我们漳州小水仙团里,有一位特别的小寿星。她就是林若昕同学!”掌声中,一个大大的蛋糕摆上餐桌。欢快的旋律响起,孩子们齐唱生日歌,送上真挚的祝福。林若昕在老师的帮助下分切蛋糕,研学营的小伙伴甜蜜分享了这份喜悦。研学中,林若昕的聪明伶俐、乐于助人赢得了众人的好评。这无疑是她最难忘的一次生日。“感恩遇见可爱的你们!”林若昕说,没想到研学杭州,还能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生日。惊喜之余,她希望收获的友情能延续下去。

“这么快就结束了,别别别!”“续费,继续吗?”“已经在期待明年了。”……研学之旅进入尾声时,不舍是孩子的心声,续营成为家长有些无奈的谈资。

回程路上,小营员们或写或画,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杭州印象和研学收获。营员赖祁茗表示,西湖是杭州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诞生了《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化身白娘子,与许仙演绎的爱情传说令人难忘。“我回去要找《白蛇传》看看。”当然,涤荡心灵的名校励志也在归途中生根发芽。“浙大太强了,目前在全国985大学排名第三。”营员沈奕霏对浙江大学充满敬畏,研学让她有了新目标,学习也更有动力。“午餐的鸡块又大又香!”一些小营员对浙大食堂的鸡块印象颇深,带着对味蕾的惦念,他们调侃地说将来要“投奔浙大”。营员陈言说,漫步浙大校园,她感受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自己的求学梦更清晰了:“现在就要细化目标,学好语数英,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下去。”

惜别之际,孩子们纷纷向辛勤带队的老师们致谢。感恩从心而发,流淌在一张张赠言的小纸片上。“你们将多姿的江浙在我眼前具象化。我绝不会忘却七月相遇杭州的惊喜。我将带着记忆奔向更广阔的未来。”营员林家乐写道,字迹工整,略带飘逸。

聚散终有时,闽南日报社青少年研学之旅(第六季)已画上句号。恭喜42位“漳州小水仙”顺利结业。绿水青山的“养眼”、诗画江南的“陶冶”、家国情怀的“熏习”,相信孩子们经此“杭”行,重回课堂,将对书本内外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势必也将活出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黄舒哲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