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随着三伏天的开启,体质虚寒、脾胃虚弱者迎来了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漳州各医疗机构纷纷推出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等)医疗服务。记者来到漳州市中医院、东山县中医院、长泰区武安卫生服务中心等冬病夏治地点,各处均人头攒动,大家正在有序排队等待贴敷,其中不乏年轻人和儿童。
中医理疗、中药养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式养生。接受中医文化,享受中式养生,上千年的底蕴,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被挖掘出来。
趁热打“贴”“三伏灸”
2021年,经人介绍,长期反复感冒的大学生小陈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到漳州市中医院尝试了“三伏灸”,并成了这种灸法的获益者。“医生说我这是‘虚人感冒’,第一年尝试‘三伏灸’后,体质明显增强,到去年完成一个疗程后,感冒频率和正常人基本差不多了。”小陈表示。
“三伏灸”借阳气旺盛之时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祛除体内陈寒顽冷的宿疾,发挥治疗作用。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林映欣告诉记者,这也是俗话说的冬病夏治,在一些虚寒性疾病的治疗上,“三伏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漳州市中医院开展“三伏灸”治疗已有40年。康复科医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近两年来,前来医院做贴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这几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大家都非常关注健康问题。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在加深,他们接受了中医药,纷纷前来问诊。”林映欣说,今年,除了传统的“三伏”艾条灸、隔姜灸和穴位贴敷外,新增的督灸、任脉灸、火龙灸、扶阳罐等项目也深受年轻人欢迎。
中医适宜技术受年轻人热捧
不难发现,近年来,上火、湿气重等中医药用语时不时从漳州年轻人的嘴里蹦出,刮痧、拔罐、推拿也成了他们休闲时光的新项目。
“医院康复科开放夜间门诊后,有很多上班族前来进行理疗。”东山县中医院康复科负责人林艺聪介绍,许多年轻人存在颈腰椎酸痛的问题,这些常见的职业病在经过理疗后症状会有所改善。
无独有偶,长泰区武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年轻人也很多。除了职业病养生,盆底康复、寒性疾病调理等项目都深受他们的喜爱。“我一直有痛经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治疗,效果很好。”正在武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艾灸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不仅年轻人多了,在选择中医适宜技术治病养生的队伍中,也不乏孩子的身影。
“有的孩子发烧了,就会脱口而出‘要退烧来刮痧’。”漳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林嵘琨回忆,许多孩子害怕打针、吃药,试过一次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在心里埋下了中医的种子。
药食同源“养生热”日益流行
灵芝龙参奶、生津五黑面包……近年来,漳州的街头涌现了一批“新中式”的食品饮品,消费者多数是年轻人。
随着喝中药奶茶、吃各类药膳的日益流行,“国潮养生”逐渐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带火了药食同源“养生热”。
实际上,漳州药食同源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就拿漳州人从小喝到大的片仔癀草汁来说,据记载,其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的作用,是漳州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
民间推出中医药食品饮品,专业医疗机构也在筹备“养生饮”的销售。
前不久,在石码后港古街举办的大型中医药宣传服务活动中,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提供给群众免费试喝的生津饮和祛湿饮便大受欢迎。“这次试饮,打破了我对中药苦、难喝的刻板印象。”试饮的张先生如是说,得知未来能在漳州市第二中医院买到这两样产品,他连连点赞。
“常常有人来问我们,有没有推出中医药饮品。咨询人群以年轻人居多。”漳州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林汉钦表示,该院正在筹备推出符合漳州人口味的中医药特色中药茶饮品。
在产业端,药食同源相关链条也在不断延伸。“福九味”中铁皮石斛、金线莲、巴戟天等道地药材在漳州大面积栽培,伴随着“养生热”,如今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林昕蓉
实 习 生 曾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