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健康周刊

关于抑郁症,你需要知道这些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5%的成人患有抑郁症。然而,这一健康危机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被大众充分认识和理解。《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诊疗面临着患病率高、患病人群庞大的巨大挑战,但目前国内抑郁症的就诊率仅9.5%。

抑郁症看似离我们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很可能你身边就有这类患者。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抑郁症呢?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迟钝、自信降低、时常觉得自己犯了很大的过错、认为前途暗淡、自伤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睡眠异常(包括早醒、易醒、睡眠增多)、食欲下降等症状。

除此之外,青少年的抑郁症与老年人的抑郁症往往不够“典型”。青少年往往会表现为:厌学、成绩下降、独来独往、冲动、爱发脾气、睡眠节律紊乱或睡眠增多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也可能存在典型的抑郁症状,但是因为老年人的体重变化、早醒、精力下降等症状通常会因为年龄因素而变得不突出,从而易被忽视。老年人的抑郁症往往以躯体不适为主诉,他们不会向家人表达自己有抑郁症或心情不好,而是会说出比如“头痛、胸痛、背痛、腹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大病、拖累了家人,导致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动作缓慢、表情减少、思考速度减慢、智力下降等情况。

除了青少年和老年人,孕产妇、高压职业从业者,以及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也容易罹患抑郁症。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应该如何处理呢?

总结起来:多听多理解,少说少建议,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

首先要说明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变成一个原子深入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部就能发现,他们的大脑已经和平常人的大脑完全不一样了。

正因如此,没有罹患过抑郁症的人或许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抑郁症患者那种难以言状的、无尽的绝望感和低沉感。尽管感同身受难以达成,但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努力尝试理解自己,这点十分重要。因此,要多陪伴、多倾听;倾听过后,不要评价、不要盲目地给建议,更不要指责。因为此时患者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各种微小的事件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导致他们情绪崩溃。尤其不要说出“你有什么好抑郁的?”“当初我的处境比你困难多了,我也都没有抑郁”之类的话语来尝试安慰患者。

对于抑郁症患者,多运动、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预防复发。运动能够分泌内啡肽,内啡肽能够提升幸福感、减少痛苦感。晒太阳能够提升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恰恰是目前抗抑郁药的基础。大自然中蕴含丰富的负离子,负离子能够减轻压力、提升免疫力。

最后,研究表明,容易抑郁的人往往思想深邃,对自我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知,更能明得失、重细节,只要积极配合精神心理科医师的诊疗建议,抑郁症患者也能拥有精彩绚丽的人生。

本期主讲专家

郑锦元,漳州市第四医院心理开放病区负责人,精神科医师。

擅长治疗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成瘾医学(酒精依赖、病理性网络使用)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