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各类暑期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选择。其中,游泳培训班凭借其消暑降温、舒缓压力的特点,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热烈追捧。在不少家长看来,学习游泳还可以显著降低溺水风险,它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能提高孩子在水中的自救能力。
防溺水,不是一味让孩子避开水
“手脚伸直、并拢,向前划……”近日,记者走进市区一家游泳健身会所看到,泳池中,教练们正在耐心地讲解游泳的基本动作要领,头戴泳帽和泳镜的孩子们欢快地来回扑腾,有模有样地进行着蹬腿、换气等动作的练习。
该游泳馆主教练、福建省游泳协会防溺水公益讲师团成员岳明说,暑假来临,来游泳馆学习游泳的学生明显增多。“目前,游泳馆已招收学员一百余人,以一二年级小学生为主。”他说,游泳馆为游泳爱好者尤其是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暑期游泳培训课程,包括游泳初级学习班、游泳技能提高班,还针对中考生定制游泳训练班等。
掌握游泳一技之长,严防溺水发生,成为不少家长的主要诉求之一。“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而暑假期间,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很难做到贴身看护孩子。”市民王女士每周都会带孩子来游泳馆游泳两三次,在她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防溺水教育,绝不是一味地让孩子避开水。学会游泳,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一项健康运动,更让孩子掌握了一门危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
“小朋友们,如果掉到水里,要怎么办?”
“喊爸爸妈妈来!”“抓住水草。”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抢答起来。
“遇到溺水,小朋友可以先把手举起来,夹住头轻轻往后躺,等脸露出水面再吸一口气……”
岳明说,在教孩子们学游泳的同时,教练也会普及防溺水知识,让孩子们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游泳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项求生技能。游泳运动本身具有防溺水属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操宣讲防溺水,不仅向学生普及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心态平稳不慌张和正确自救的能力。”
家长有效监护,就是最好的保护
7月7日,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一名在福州念书的返乡大学生小容(化名)意外抽筋沉溺溪底,幸亏有热心村民奋力将失去意识的小容拉出水底。在20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小容恢复生命体征,随后民警和医护人员将小容送医救治。
预防溺水事故,防溺水教育不能忽视。暑期以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围绕理论教学和实际演练等方式开展防溺水宣教,打造一系列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掀起安全教育热潮。近日,市教育局发文提出,严防溺水,家长有效监护就是最好的保护。要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同时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私自下水游泳,家长需要时刻看护;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抽筋;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等。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岳明提醒,应该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岳明提醒,如果遇到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用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直到抽筋慢慢缓解。如果遇到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然后用力张开,反复抓握,直到不再抽筋。如果遇到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如果遇到旋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旋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本报记者 陈慧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