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08版:教育

家乡的清明粿

■ 市实小古雷开发区分校 三年(1)班 林圣铭

我的家乡在漳州漳浦,每到清明,奶奶总会做我最爱吃的清明粿。

做清明粿,首先要采艾叶。远山含黛,伴着蒙蒙细雨,我和奶奶迈着细碎的步子,在雾蒙蒙的竹林中来回穿梭,待到傍晚时分,将艾叶装满小背篓,我们才披着漫天的红霞回家。

回到院子里,奶奶把艾叶榨成汁,倒入面粉开始和面,很快,面团就被染成青绿色,散发出艾草的淡淡香味。“开始包粿喽!”随着奶奶的一声吆喝,爸爸妈妈、爷爷纷纷从房间里走出来,全家总动员,只见爷爷点上灯,奶奶从青团上揪出一小块,搓圆,在桌上压扁,放入早已准备好的红豆馅,将馅包住后,再收边,这样,一个饺子形状的清明粿就完成了。妈妈则把清明粿做成了圆形,像碧绿的玉盘,好看极了。我和爸爸将大家包好的粿放入蒸笼里,生上火,便开始蒸了。火苗舔着锅灶,很快,灶台上方升腾起薄薄的白雾,香气四溢。

“吃清明粿喽!”爷爷端着出笼的清明粿放在我们面前,仔细一瞧,经过蒸煮,清明粿的颜色更亮了,它们挺着大肚子,懒洋洋地躺着。吃一口,软糯香甜,此刻,艾草香和豆香愈发浓郁。

屋檐下,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煮着茶,吃着清明粿,其乐融融。

我喜欢吃清明粿,我喜欢这样的清明节。

教师点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说到传统节日——清明节,总有淡淡的忧伤,但作者另辟蹊径,从“清明粿”入手,写采艾叶、包粿、吃粿三件事,详略得当,用大量的动词描写如何包粿,生动形象。在做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和爷爷都闻声过来帮忙,大家团结协作,一起在月光下品尝劳动成果,营造出农村家庭和谐幸福的氛围,表达作者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语言优美,积极向上,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习作。

(指导老师:曾艺琴)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