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教育周刊

野泳暗藏危险别让“凉快”变“伤害”

近日,漳州市曙光救援队在华安县沿江各主次干道投放了20个公益救生圈。

暑假期间,为提高全市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意识和技能,预防夏季溺水事故发生,让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堤。

野外溪流玩水存安全隐患

7月20日下午6时许,在南靖县梅林镇中心小学门口的梅溪上,三名孩童像快乐的小鱼在桥洞下的水域里快乐地戏水。魏爸爸坐在溪边的石头上,随时关注着水中游泳、戏水的孩子,一刻都不敢离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家长喜欢在炎热的夏日里,带孩子到清澈的溪流中玩耍,品尝天然的冰镇西瓜、倾听此起彼伏的蝉鸣。但“溯溪”虽然有趣,却暗藏危险,需要学生及家长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绷紧“安全弦”。

东山县谷文昌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梦翔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发现水位突然急速上升、水流明显增大,一定要迅速转移;如果不幸遇到山洪暴发,千万不能犹豫,要赶紧往岸上跑。逃离灾害现场时,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跑。也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并尽快拨打救援电话原地等待救援。

陈梦翔提醒,野外水域潜藏着诸多风险,比如,许多开放性水域环境非常复杂,虽然表面看起来平静,但暗流多,下水容易发生危险,需警惕。“水库是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由于有拦河坝的阻挡,水流一般较缓,看起来很平静,水底同样是情况复杂的,也容易发生危险。”

“遇到有水坝的地方要尤其警惕,因为不论是水坝的上游还是下游都存在危险。”陈梦翔介绍,滚水坝是一种设在水域上的简易拦水坝,水流量大时,滚水坝下方容易产生翻滚的水流,形成旋涡,人一旦卷入难以逃生,非常危险。所以,家长要教育儿童远离水坝,不要下水游泳、嬉戏,以免被卷入水中,发生危险。

此外,消防部门提醒,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要警惕水渠、池塘、水库、江河等野外水域,因不了解河湖深浅、不知水底和水质情况、没有专人救助等,一旦中招难以脱身。

山谷间,一些潭水看似清浅,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些自然形成的水潭,水底往往凹凸不平,可能有深坑、斜坡,造成人员踩空,发生溺水。所以家长一定也要多叮嘱孩子,不要以为看上去水浅就可以下水玩。

多措并举伴“童”行

“通过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直播、排查隐患并整治、开展入户宣传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丰富的活动,让暑假防溺水工作落实落细。”东山教育局安全股负责人何永亮告诉记者,以东山文昌初级中学为例,学校立足实际,在假期开始前,主动与镇、村干部沟通联系,细化学生溺水防控工作,对辖区的池塘、矿坑、水库、海域等存在的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建议在危险水域及时增设安全警示标牌、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消除可能造成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

各班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通过案例讲解和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溺水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同时学会遇到溺水事故时,如何自救及处理的方法。何永亮介绍,该校李周明副校长在暑假前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防溺水安全培训,明确教师职责,采取“科任老师包人、班主任包班、年段长包年段”方式,确保人人参与防溺水安全工作。

“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分析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避免溺水事件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溺水事件时应当如何处置、如何自护自救,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假期的安全监管,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何永亮说。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