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后清亮亮的阳光洒在田野、屋舍。正值盛夏,诏安县四都镇党委书记沈镇聪一早来到后港村,对种植大户李阿模进行回访。
今年1月10日,后港村向四都镇资产资源监管中心提交了27块面积共2175亩林地的发包方案。2月5日,林地第一期承包招标开展。招标严格按照“确立资产交易价格指导、设立发包最高年限参考、建立资产交易流程图、订立五个严禁约束条款,纪检部门全过程监督”的“四立一督”工作机制,一次性发包14年。那天,李阿模承包200多亩林地。让村里人“没想到”的是,“所有林地的中标价格全部高于80元底价,其中一块6亩林地竞标价高达500元/亩/年”。
就在几个月前,沈镇聪找李阿模协商有关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事宜时,老李还是一脸愁容。毕竟,一亩林地每年1元的“低价包”承包惯了,面临重新评估,心里难以接受:“按发包公开投标底价80元算,一亩一年的承包金涨了几十倍,实际竞价或不止这个数……”
此前通过查阅一些涉及“三资”管理问题信访举报件,沈镇聪发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中长期存在着“低价包”“长期包”“权力包”,村民怨言颇多。靶向纠治“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就是要压缩小微权力寻租空间,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助推乡村振兴。
为做通李阿模等村民的思想工作,沈镇聪几次三番进村入户,讲解政策、普及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确保清理“三资”不影响群众的生计,沈镇聪向村民表态:“后港村集体林地回收工作不搞一刀切,而要渐进式地分三期实施。”
李阿模看在眼里,坚硬的心松动了:“书记与大伙谈判,能换位思考。我们也要换位思考,‘四立一督’其实保障了规范发包。
村集体经济受益了,就能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村容村貌美化……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于是,李阿模反过来劝其他种植户,“公开竞价,重新承包,没了质疑的声音,等于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公平、公正!”李阿模忆及那天后港村林地第一期承包招标的情景,难掩兴奋:“招标过程通过微信群内网络直播,村民通过手机就能现场监督。”
“‘阳光’招标,群众信任。”沈镇聪表示,后港村通过公开招标,改写了林地发包种桉树年限长而价低廉的历史。此次林地总承包价从过去的95.7万元上升至741.503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临近中午,沈镇聪快步走进后港村村委会,召集大家开“三资清理”阶段性座谈会。沈镇聪要求摆上后港村林地图、分布图,并向参会人员提出“直奔主题、实话实说”的发言要求。
会开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又冒出来。沈镇聪不怕“问题清单”,在他看来,问题客观存在,躲不过。他带着大家一起直面、研究,一同协调、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家底”盘活,“家业”做大。“三资”监管成效不断夯实。截至目前,四都镇运用“四立一督”工作机制,追回拖欠承包金456万元,“零赔偿”收回被占用海域滩涂等1.75万亩,带动村财增收7691.47万元。去年有8个村的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四都镇已收回的2000多亩山地、林地引来了南方肉牛集散中心项目落户。
当天下午,听闻项目征地清表工作需要协调,沈镇聪立即赶往城楼村肉牛产业用地现场。外埕村、马城村、城楼村包村领导和村书记都在,大家正围着一张项目图纸议论着。
原来,项目征地涉及多村集体山地,山地边界模糊,亟待划清。这时,沈镇聪要做的就是召集各方共同确认边界,将“一锅粥”变成“一本账”。
“划清界限,各村资源资产范畴明晰了,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沈镇聪期待“牛”项目引来冲天“牛气”,也希冀靶向纠治“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走深走实:“理清陈年旧账,理顺党心民心,守好村集体‘钱袋子’,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 黄舒哲 冯思佳
通 讯 员 李欣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