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书画

明代画家吴伟的画风

溪山垂钓图 吴伟 画

明代著名画家吴伟,江夏人,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吴伟从小是孤儿,流浪到海虞街头时,被一个叫钱昕的富人收留,陪他的儿子读书。这位有钱人家的儿子倒没有读到什么书,这个陪读的野孩子却分外聪明好学,不仅粗通文墨,而且喜爱绘画。钱昕出钱给吴伟拜师学画,20岁时,吴伟在金陵一带已小有名气。

明宪宗时,吴伟被选为仁智殿当待诏,吴伟的生活很富裕,人也变得放荡,喝酒常醉醺醺。明朝的史书典籍中有吴伟嗜酒的记载,笔记小说中有吴伟醉酒的故事。《江宁府志》说:“伟好剧饮,或经旬不饭,在南都,诸豪客时召会伟酣饮。”詹景凤《詹氏小辩》说他“为人负气傲兀嗜酒”。周晖《金陵琐事》记载吴伟酒醉用莲蓬画蟹,赢得在场人的齐声喝彩。姜绍书《无声诗史》记述吴伟待诏仁智殿时,经常喝得烂醉如泥。一次,成化皇帝召他去画画,吴伟已经喝醉了,命他作《松风图》。他踉踉跄跄碰翻了墨汁,信手就在纸上涂抹起来,片刻,就画完了一幅笔简意赅、水墨淋漓的《松风图》,在场的人都看呆了,皇帝也夸他真仙人之笔也。自此有了“吴小仙”的名号。

如果说醉酒后的吴伟作画只是一味地狂涂乱抹,放纵不羁,反倒是我们低估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他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取法南宋画院风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别具一格。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多,形成兴盛一时的“江夏派”。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画风“笔势飞走,乍徐还疾,倏聚忽散”,系“江夏画派”代表人物。

吴伟的画受到宫廷贵族的认可,也受到民间众人的喜爱。一次,吴伟出游至杏花村,口渴得厉害,便向一位老妇人讨茶喝。第二年又去时,发现老妇人已去世,感叹物是人非,便凭记忆追绘其相貌,竟栩栩如生,以至于老妇人的儿子见后恸哭不已,并索取画像小心收藏。

由于吴伟过于恃才傲物,公然鄙夷权贵,屡屡拒绝索画,以至招惹众怒,纷纷在宪宗皇帝面前数落他,最终被逐出宫门,放归南京。1488年,宪宗驾崩,孝宗即位,他才重新奉召入宫,升为锦衣卫百户。喜欢“马夏”画风的明孝宗对他宠爱有加,赐予他“画状元”这样的显赫称号,还将京城繁华地带的豪宅赠送给他。数年后,不服约束的吴伟实在不堪宫廷限制,称病辞归,再度返回南京,居于秦淮河畔,日日夜夜与豪客酣饮。

吴伟尤喜泼墨作画。有一天,在朋友家饮酒,酒席间即兴作画。只见他戏取莲房,濡墨印纸,印了好几处。客人们见他如此,不知所以然,正纳闷着,这时,见他印墨处,略动数笔,那些莲房印子都变成了螃蟹,而且这些螃蟹或伸腿,或钳泥,异常神妙,题《捕蟹图》。一桌皆惊,为之叹服。

《皇明世说》中有记载:“吴小仙率其徒至公侯内臣家作画,其徒或为势所动,辄骂曰:汝方寸如此,岂复有画耶。”《闲居集》说他“轻利重义,在富贵室如受束缚,得脱则狂走长呼”。与豪客“剧饮狎妓”是他生活的表象,寄寓于高士图中的心曲才是他的本质。

画史上称吴伟为宫廷画家,他大部分创作都在画院之外,曾两度短暂任职于画院,都因受不了官场的挤兑,返归民间。正德三年,他最后一次被召是武宗即位时,途中因饮酒过量醉死,享年50岁。吴伟的戏剧人生画上了沉重的句号。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