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道德定力,坚守道德标准、履行道德义务、彰显道德品行,努力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崇德向善、遵规守纪、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对党忠诚,他曾明确指出:“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对党忠诚既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崇尚大德的根本体现。对党忠诚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旦精神“缺钙”,就不可能做到对党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的指南针,能够为党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确保党员对党忠诚的关键。党员干部对党忠诚,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强化宗旨意识,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努力。“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个政党的前途与民众的支持密不可分,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作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人民的需求,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同时,坚持原则,坚守公仆本色,廉洁自律,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通过实际行动,增强政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锤炼意志品质,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严于律己,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加强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于律己要敬畏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既是责任也是重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越雷池一步,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公正无私,用权为民,真正服务于人民的福祉。严于律己要慎独慎微。广大党员干部在无人监督时,仍能保持自律,不放纵自己的言行,这是慎独;在小事上也能保持警觉,不因小失大,这是慎微。慎独慎微,就是在“独”和“微”两种情形下保持谨慎和慎重,是衡量党员干部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其本质就是要严于律己、经得起纷繁复杂的诱惑,做到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做到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严于律己要勤于自省。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提升自我。自省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方法和策略,勇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更加高效和精准的方式服务于人民。
总之,增强道德定力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忠诚干部,增强道德定力是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身作则,坚守原则,不因私利而动摇,不因诱惑而迷失方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自省自警,保持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和带动他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